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叶密,二列。叶柄具鞘,一叶片异向旋转。幼株的叶常小,卵形或卵状心形,具短柄,叶片紧贴茎上。成熟植株叶片各式,全缘,大都长圆形,不等侧,有时具空洞,稀羽状分裂;叶柄上叶鞘达中部或中部以上,宿存或撕裂为麻屑状,或全部脱落。
花序柄由枝顶附近单出或多少形成扇形的合轴。佛焰苞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锐尖,舟状展开,果时凋萎,然后脱落。肉穗花序无梗,与佛焰苞分离,近圆柱形,多少短于佛焰苞;花多而密,最下部的花不育,余为两性,无花被。能育花:雄蕊4,花丝扁平、宽,先端骤尖为细狭的药隔,长度稍超出雌蕊,花药2室,药室长圆形,细尖,超出药隔,近对生,外向纵裂达基部。子房倒圆锥角柱状,2室;每室胚珠2,倒生,珠柄短,生于室腔基底一侧隆起的胎座上,珠孔朝向基底。花柱与子房等长,粗壮,顶部截平,中部稍伸长;柱头扁长圆形或线形(直接与肉穗花序相通)。不育花:假雄蕊4,小,圆锥状;残遗子房角柱状,2室;胚珠发育不全;柱头大,压扁。
浆果密集,散落后遗留部分为盘状,果皮薄,膜质,稍柔软,各室种子少数(1-3),种子倒卵形或近心形,扁,珠柄略显,外种皮分离,种皮厚,胚具长柄,无胚乳。1
生物习性龟背竹常附生于热带雨林中的高大树木上。喜温暖湿润环境,切忌强光暴晒和干燥。生长适温20~25℃,冬季夜间温度幼苗期不低于10℃,成熟植株短时间可耐5℃,低于5℃易发生冻害。当温度升到32℃以上时,生长停止。夏季需经常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叶片经常保持清洁,以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生长期间,植株生长迅速,栽培空间要宽敞,否则会影响茎叶的伸展,显示不出叶形的秀美。盆栽土要求肥沃疏松、吸水量大、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壤土,常以腐叶土或泥炭土最好。
地理分布约50种,分布于拉丁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栽培1种。1
下级分类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1
代表植物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
攀援灌木。茎绿色,粗壮,有苍白色的半月形叶迹,周延为环状,余光滑,长3-6米,粗6厘米,节间长6-7厘米,具气生根。叶柄绿色,长常达1米,腹面扁平,宽4-5厘米,背面钝圆,粗糙,边缘锐尖,基部甚宽,对折抱茎,排列为覆瓦状,形如鸢尾,两侧叶鞘宽,向上渐狭,脱落后叶柄边缘成绉波状;叶片大,轮廓心状卵形,宽40-60厘米,厚革质,表面发亮,淡绿色,背面绿白色,边缘羽状分裂,侧脉间有1-2个较大的空洞,靠近中肋者多为横圆形,宽1.5-4厘米,向外的为横椭圆形,宽5-6厘米;中肋及侧脉表面绿色,背面绿白色,两面均隆起;I次侧脉8-10对,基部的相互靠近,向上渐远离,II、III、IV级叶脉网状,不明显。花序柄长15-30厘米,粗1-3厘米,绿色,粗糙。佛焰苞厚革质,宽卵形,舟状,近直立,先端具喙,长20-25厘米,人为展平宽15-17.5厘米,苍白带黄色。肉穗花序近圆柱形,长17.5-20厘米,粗4-5厘米,淡黄色。雄蕊花丝线形,花粉黄白色。雌蕊陀螺状,长7-8毫米,柱头小,线形,纵向,黄色,稍凸起。浆果淡黄色,柱头周围有青紫色斑点,长1厘米,粗7.5毫米。花期8-9月,果于异年花期之后成熟。2
主要价值本属的一些植物果序味美可食,但常具麻味。亦可以作为观赏植物供人们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