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面积2017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特点。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植苹果,栖霞人栽苹果的悠久历史有1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果园面积迅速增加到65万亩,年产苹果10亿公斤,成为支柱产业。栖霞因此享有“中国苹果之都"和“中国苹果第一市”之称。1
种植历史1871年由美国传教士引进,最早以青香蕉、红香蕉两个品种为主,以后又发展了小国光、金帅,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红富士、乔纳金等。烟台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
果业成为栖霞的产业支柱。栖霞的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866年,栖霞就引进了苹果,并迅速在全县范围推广开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发展,全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主要有红富士、新红星、嗄啦、乔纳金等新优品种60多个品系,产量10亿公斤。 栖霞市95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植苹果,以红富士为主要种植品种。每到苹果成熟季节,外地商贩遍布栖霞市的大小村庄。很多村年产苹果超过一千吨,像大笏山村、寺口镇邴家村、韩家村、鹭翔村、峨山庄村,任留村、苏家店、曲沟、盛家沟村、赵家庵村、文石村、寨里于家村这样的中等产量村平均每年就能产三四千吨苹果;并且,始建于1996年的“山东烟台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1200亩,2002年市场果品交易量达到5亿公斤,交易额10亿元,贮藏保鲜能力达6万吨,是农业产业化的成功之作。所以栖霞市是当之无愧的苹果之乡。
影响苹果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1 大风
大风是栖霞苹果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春季大风、夏季雷雨大风和秋季强冷空影响时的偏北大风, 都对果树和果实带来不利影响。栖霞市4-5月≥12m/s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6.2天, 最多12天, 加之此时易出现少雨干旱, 大风能把果树嫩叶吹焦, 花瓣吹落, 使花期缩短, 影响授粉和座果率。据资料分析, 春季苹果花期大风影响年年都有发生, 较大面积的严重风灾一般10年2~3遇, 果实生长后期大面积风灾10年1~2遇, 局部地区风灾年年都有发生。
2 冰雹
春末夏初和中秋季节是栖霞的冰雹多发期。每次冰雹轻者造成部分果实打落, 大量受伤, 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 重者苹果全部打落, 果树枝叶遭到机械损伤, 影响来年的苹果生产。栖霞冰雹年平均为0.8次, 一般局地冰雹灾害10年7~8遇, 重灾10年2遇。
3 气温异常
异常是指超出苹果适宜范围的高温和低温。高温主要危害是高温引起树体旺长, 树冠郁闭, 影响果树花芽分化, 使树势衰弱, 早期落花、落果, 引起大幅度减产, 或果实品质变差。低温的危害主要是在苹果的花蕾期和开花座果期。栖霞4月下旬苹果开花期间出现低温 (或霜冻) 几率为29%, 即10年3遇, 每次均造成较大损失。因此, 在苹果开花期需加强对低温霜冻的防范措施。2
种植技术随着果品生产的发展,栖霞市果断提出了“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的果品发展新思路,实现果品生产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推行了覆草覆膜、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等整形适用技术和苹果套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使用无公害农药等十几项新技术,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无病毒苗木繁育试验场5处,建立了“示范园”、“科技园”、“样板园”等。
所获荣誉栖霞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技师、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而饮誉中华,被国家特产园艺学会授予“苹果之乡”称号,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中国水果第一市(县)”。
在全国及山东省举办的果品鉴评会上,栖霞苹果荣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栖霞苹果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
2009年12月14日,由栖霞市苹果产业信息与技术协会申请的“栖霞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商标局审核,“栖霞苹果”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特点特色栖霞地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78米,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 . 3℃,平均降水量 754毫米,无霜期平均207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市年累计光照时间达 2690小时,秋季 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适宜,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苹果生长。1866年,境内开始引种栽植苹果。在
长达130余年的栽培实践中,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率先总结出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周年整形修剪技术等,推动了全国果树生产技术的革新,果园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动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拓荒植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整形修剪、铺设反光膜、喷洒果型剂、果园微喷、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果树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对六七十年代栽植的老劣品种进行一次性伐除,发展了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树种,将八十年代以来栽植的新而不优品种改良成新优品种,搞好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果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果品着色度,清除了农药残留,使果品质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苹果之都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内贸易部列为果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示范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苹果标准化示范市,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组委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被山东省列为苹果产业“三0”工程基地县(市),是全省果树良种开发基地市和全省果品产加销基地示范市之一。2002年被中国果品协会授予“中国苹果之都”荣誉称号。栖霞市广泛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无公害有机苹果生产。已有200多个村庄和80多个企业拿到了绿色食品证书,优质果率达90%以上,尤其又以官道镇、苏家店镇蚕山南麓、盛家沟、唐家泊牙山,亭口镇寨里于家村等几个地方口感最顶级。栖霞苹果是真真正正的有机苹果,苹果个大、果形正,色泽鲜艳江润,外表光滑细腻,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细脆津纯,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总糖量16.4%,铁、锌、锰、钙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素有“水果皇后”美誉,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栖霞苹果产业现状分析1. 地理条件优越
栖霞地理条件优越, 地势平坦, 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 无高山阻挡, 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为苹果生长提供所需的充足的降水。栖霞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1.3℃, 无霜期平均207天,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光照时间充足, 昼夜温差大, 土壤养分丰富, 优越自然环境造就了栖霞苹果良好的口感。
2. 产业蓬勃发展
从苹果种植时间来看, 自19世纪70年代年开始引种栽植苹果开始, 栖霞苹果已有130余年的栽培历史, 在百余年的种植实践中, 广大果农着力创新种植技术, 并且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出苹果增产和修剪的先进技术, 对我国果树生产技术的革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果园管理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从苹果产量来看, 2016年山东省苹果总产量为9781255吨, 烟台的苹果产量就达到了4813270吨, 烟台苹果产量占全省苹果产量的49.2%;同年, 栖霞苹果产量为1833684吨, 占烟台市苹果产量的38.1%, 占全省苹果产量的18.7%。
3. 市场持续复苏
近年来,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滞后性, 国外市场对苹果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导致了我国苹果出口欧盟地区数量的急速下降, 而东盟和北美占据了更大的苹果需求市场份额。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不断深入, 东盟地区对我国苹果的进口量与日俱增;在北美地区, 随着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 以及中美在长达十七年的苹果进出口谈判上达成了一致, 使得烟台苹果顺利进入了美国市场, 从而拉动了国际市场对我国苹果的需求。3
种植管理标准和要求一、生长要求
1、自然环境。栖霞地处山东半岛东部,西、北靠渤海,东、南临黄海,境内多山或丘陵,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空气湿润。
2、气温。年平均气温12.0℃-13.4℃,年平均无霜期为210天-231天。
3、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2419小时-2630小时。
4、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505mm-864 mm。降水集中在6月-8月,正值苹果果实生长发育需水量较大时期。
5、土壤。棕壤土占总土地面积的80%左右,土质较细而松软,耕性良好,保水力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0.90%左右。
二、果园管理
1、土肥水管理。果园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活土层60cm以上,每公顷施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料45000kg以上,其他用有机复混肥补充。以秋施基肥为主,结合花前、花后、幼果膨大期等物候期灌水时适量追肥,氮、磷、钾比例按每生产100kg苹果,施氮为1.0-1.2kg、五氧化二磷为0.5-0.75kg、氧化钾1.0-1.2kg。根据树体营养诊断适量施用微量元素。果树下种植三叶草、苜蓿草或燕麦草等提高土壤有机质。 采用滴灌、微喷灌等灌溉技术,使果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利于苹果生长。
2、花果管理
(1)花前复剪。4月上中旬,对花芽多的树进行花前复剪,调节花、叶芽的比例至1:3-4。
(2)人工疏花。花序分离后每间隔20cm左右,选留一个粗壮花序,其他多余的花序全部疏掉。
(3)疏果。谢花后10天开始疏果,一个月内结束。根据树势强弱、坐果多少确定适宜的留果间距,一般为20-25cm留一个中心果,多余的幼果全部疏除。
(4)果实套袋。苹果谢花后30-40天开始套纸袋,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结束。果实采收前20-30天去袋。
(5)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摘袋后立即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增强冠内下层反射光照,提高果实着色度。对影响果实上色的枝、叶全部剪除。待果实向阳面着色后,进行转果,使果实背阴面全部上色。
(6)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主要防治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轮纹病、桃小食心虫等,全部采用生物农药防治。
(7)采摘。9月份以后苹果进入成熟期,根据不同品种适期采收,采摘时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刺伤。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