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岩牡丹属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信息

岩牡丹属是一属生长在亚热带的肉质仙人掌。其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橡树」及「果实」,因它们的果实非常相似。

植物形态物以稀为贵,以奇为特。仙人掌类植物的岩牡丹属,是珍贵稀奇而又濒临灭绝的品种,是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品。它的异常变态茎,不是人们常见的球形、圆筒形、掌形或柱形,而是较特殊的莲座彤或螺旋莲座形。其变态茎是一种突疣体,正面呈各样锐角三角形,重叠成莲座形,背面有尖锐的龙骨突或内弯,刺有时看不见或只有簇簇小绒毛;疣的尖端角质化,锐利或钝,疣的厚度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莲座形也大大不同于百合科多肉植物十二卷属或芦荟属品种的形状,疣初时绿色后为灰绿色,也有黄色斑锦。原生种系掌类植物的经典种,列为一级保护种.2

岩牡丹属是半埋藏的,有着很大的主根。上部份扁平,直径为6-12厘米,有三角形的结节,重叠形成横向的皱纹。它们完全没有冠,及呈灰色,在其生长地很易收藏自己。疣状突起呈莲座状,绿色或灰绿色,表面被白粉,上扁平或微凹,平滑;外观上看没有刺,事实上植株中部刚长出的疣突是有刺的,但很小而且早衰,所以看上去没有。疣突间有白色或淡黄色绵毛,花期夏季。

岩牡丹属顶有毛,生长几年后会长出粉红色或黄色的大花朵。

岩牡丹属含有苦味及有毒的生物碱,如大麦芽碱。这些生物碱可以保护植物本身免于草食性的动物所吃。

主要种类铠牡丹(A. fissuratus)

龙舌兰牡丹(A. agavoides)

勃氏牡丹(A. bravoanus)

龟甲牡丹(A. fissuratus)

象牙牡丹(A. furfuraceus)

龟甲连山(A. lloydii)

岩牡丹(A. retusus)

龙角牡丹(A. scapharostrus)

三角牡丹(A. trigonus)

该属品种包含姬牡丹、黑牡丹、花牡丹、玉牡丹、三角牡丹、连山、龙舌兰牡丹、勃氏牡丹等3

生长习性喜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排水性好(最好是沙质土壤),土层深的土壤(因有肥厚的肉质直根)。生长季节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积水。冬季要求冷凉并保持盆土干燥,较耐寒。自根植株生长很慢,母株结实率很低,果实成熟时间很长。

种植虽然岩牡丹属生长得很慢,但却很易种植。它们有块茎的根系统,特别敏感于土壤情况,最理想的是疏水理想及只有少量腐植质的土壤。需要特别留意避免过度浇水,在浇水前须让土壤完全干涸。它们只会在夏天生长期需要水份,也要小心过于寒冷,最低须保持在12℃。

要想植株健康成长,除了拥有强壮的根系吸收及正常的浇水施肥养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光线、温度及通风条件进行调节,才能保证其健康生长繁殖。4

主要价值开花硕大且颜色鲜艳,是爱好者热衷收集的对象,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