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地带性植被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念

地带性植被又称显性植被,通常被定义为反映一个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顶级植被类型。地带性植被出现的关键性因素是区域性的气候特征。地球表面具有明显的不同气候带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在全球尺度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3

特点与地带性因素相适应,地带性植被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空间规律性:因气温的差异,在湿润的大陆东岸,从赤道向极地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冻原和极地荒漠,称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因水分条件的不同,使植被类型在中纬度地区也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称为植被相性(经度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海拔的升高,出现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并具有一定垂直幅度的植被带,其有规律的组合排列和顺序更迭,表现出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的统称)是通过基带相联系的。1

划分类型地带性植被按照气候带可以划分为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温带植被及寒带植被四个主要类型。它们的分界线,基本上和地球上的气候带是一致的。

热带植被热带植被,是分布在赤道南北纬十度以内的地带。在这一地带内,一般来说,终年高温多雨,生长着许多常绿高大、枝叶茂盛的乔木林,这种森林叫做热带雨林。如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和非洲的扎伊尔河流域,都是世界有名的热带雨林区。

亚热带植被亚热带植被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又分为湿润的亚热带、干燥的亚热带、荒漠等三个地区。在湿润的亚热带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多雨,生长着湿润亚热带森林,也叫做照叶林,树木的叶子是常绿而带有光泽的。世界上的湿润亚热带森林,以中国长江流域及台湾省的北部最为典型。

在干燥的亚热带地区,冬季多雨、夏季干旱炎热,生长着干燥的亚热带森林,以地中海的沿岸最为典型。在那里,树木生长的低矮,叶子很坚硬,并且常带有茸毛。湿润和干燥的亚热带森林区,是世界上柑桔、柠檬、油桐、胡桃、无花果、栓皮栎、齐墩果、竹、茶等大量经济植物的原产地。

荒漠地区,是亚热带地区、部分温带地区中最干旱的地方,它的面积极其辽阔。荒漠地区的气候十分干旱,日照强烈,所以植被非常稀疏,植物的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带有旱生的生态特征。如植株低矮,根系扩展,叶子厚而坚硬,其中,有些植物形成肉质多浆的茎、叶,用以贮藏水分。4

温带植被温带植被一般分布在温带地区,在温带植被巾可以划分为夏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三个主要的类型。

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温带地区。如中国的华北地区就是很典型的夏绿林区。夏绿林的主要特征是,树木是阔叶树种,它们为了适应寒冷和干旱气候,冬季落叶。构成夏绿林的主要树种有山毛榉属、栎属、桦木属、槭属、杨属、柳属等等。在夏绿林区,有大量的温带果树如苹果、桃.梨、杏、李、柿、枣、胡桃、板栗等,另外还有一些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

针叶林是由针叶树种构成的,这些树种大都是属于松柏类。在欧亚大陆上,针叶林分布在夏绿林的北面和内地大陆性气候较强的地方,构成一条宽阔的带状。

草原主要分布在荒漠的外围。草原地区属于半干燥的温带气候。草原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和一些小灌木构成,这些草本植物和小灌木为了适应干旱气候,在它们的茎叶上常常带有蜡质和茸毛。中国的草原是畜牧业生产的基地,在草原上除生长大量的牧草外,还生产大量的药草,如甘草,远志、黄芩、防风、大黄等。

寒带植被寒带植被又常被称为苔原或冻原,它分布在南,北两极的地区。在那里,气候极为寒冷,一年之中都有霜冻,就是在最热的月份里,平均温度也在摄氏十度以下,年降水量约在二百到三百毫米之间。在北极附近,是半年为昼,半年为夜,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植物来不及完成生活周期,所以既没有乔木,也没有一年生的植物。只有一些小灌木紧紧的贴在地面上缓慢地生长着,如北极柳每年只能长高一至五毫米。那里的草本植物主要是莎草科,禾本科和十字花科等。在苔原的地面上,还生长着大量的苔藓和地衣。4

影响因素地球表面的热量是随着所在纬度的位置而发生变化,而水分随着距离海岸的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等而变化,多是随着经度的位置而变化。因此,植被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受当地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的影响。最早由俄国学者在研究土壤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带性植被的概念。通过观察发现,由于地球离太阳所处的一定位置、地球自转,使气候、植物和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按一定的顺序由北向南,有规律地排列着,即成带状分布。随着地势的增高,无论是气候,还是植物和动物——也应该从山麓到山顶,发生有规律地变化,它们按同一顺序的地带分布着,但已经不是呈水平地带,而是呈垂直地带分布。可见,自然地带是一种自然现象,并表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地带性也是自然界各种现象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候条件起支配作用,且气候条件对于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气候条件的认识能够在理论上揭示植物群落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影响因素;另外,根据地带性这种规律还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例如,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种草、植树时,应该依据区域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物种,从而取得成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