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M型社会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M型社会极端社会M-Form SocietyM-shaped Society),M型社会M-Form Society)早见于威廉·大内的著述中——《M型社会:美国团队如何夺回竞争优势》。

简介

M型社会极端社会M-Form SocietyM-shaped Society),M型社会M-Form Society)早见于威廉·大内的著述中——《M型社会:美国团队如何夺回竞争优势》。

日本趋势学家、经济评论家、管理顾问师、政策顾问师大前研一在《中下阶层的冲击》(ロウアーミドルの冲撃)一书中亦提出M型社会(M-shaped Society)的概念,此书中文翻译为《M型社会:中产阶级消失的危机与商机》,“M型社会”遂成为台湾流行成氾的用语。原来是描述日本社会由原来以中产阶级为社会主流,转变为富裕与贫穷两个极端(中产阶级逐渐消失)。这个概念在21世纪初亦被形容台湾与香港等地的社会现况。1

影响

相对于失业人士,政府较难对工作贫穷人士提供合适的支援。而工作贫穷的家庭,因缺乏资源为子女供书教学,较易使贫穷问题延续下一代,造成世袭贫穷。当工作贫穷(低薪)扩及高学历的年轻人,代表社会制造出一整个失败的世代;而财力较佳的年轻人面对低薪的方法可能为拒绝工作,许多年轻人也会因为努力没有回报而拒绝努力及充实自我,高学历者应付贫穷的方法则为不生育(依照市场理论,当社会将年轻人的价格定到远低于生产成本时,“年轻人”这个产品的减产--也就是降低生育率,以及更多年轻人拒绝贩售劳动力,是必然结果;依照心理学理论,当社会把年轻人的价格定到如此低时,会有更多年轻人认为自己的基因不佳才没有竞争力,还是不要制造后代让他们痛苦;而失去自信也容易让人失去动力,造成普遍的无力化),将会造成低生育率的后果,而低生育率也会打击内需,造成恶性循环。

如下表为日本调查21世纪前10年间收入阶层分布变化表,日本总劳动力4500多万人中年薪400万日圆以上的中产人数十年来皆为下降共400多万人,低薪群的人数却也增加400多万等于几乎全部消失的中产阶级都是往下转移,而同时收入2000万日圆以上的巨富却增加2.2万人。1

日本所得阶层别人数推移情况
  (单位:千人)
区分1999年2009年增减〜100万円100〜200万円200〜300万円300〜400万円400〜500万円500〜600万円600〜700万円700〜800万円800〜900万円900〜1,000万円1,000〜1,500万円1,500〜2,000万円2,000万円〜合计
2,9613,9891,028
5,0767,0101,934
6,8757,8991,024
8,0468,149103
6,6006,163-437
4,7884,074-714
3,2102,464-746
2,2841,695-589
1,5841,148-436
1,070710-360
1,8941,303-591
431268-163
16418622
44,98445,05672
参见

贫穷门槛

A型社会

无条件基本收入

格差社会/世袭贫穷

罗伯特·清崎

在职贫穷

经济日本化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强 - 高级工程师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