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概述
本科为乔木、灌木或稀木质藤本,有些具刺。单叶对生或互生,极少轮生,全缘或稍呈波状, 稀有锯齿,具叶柄,无托叶。叶基、叶柄或叶下缘齿间具腺体。毛被有时分泌草酸钙而成鳞片状,草酸钙有时在角质层下形成一透明点或细乳突。花通常两性,有时两性花和雄花同株,辐射对称,偶有左右对称,由多花组成头状花序、穗状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裂片4-5(-8),镊合状排列,宿存或脱落;花瓣4-5或不存在,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雄蕊通常插生于萼管上,2枚或与萼片同数或为萼片数的2倍,花丝在芽时内弯,花药丁字着,纵裂,花盘通常存在;子房下位,1室,胚珠2-6颗,倒生,倒悬于子房室的顶端,珠柄合生或分离;花柱单一;柱头头状或不明显。坚果、核果或翅果。常有2-5棱;种子1颗,无胚乳;胚有旋卷、折叠或扭曲的子叶和小的幼根。2
约18(-19)属,450余种,主产两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其中风车子属Combretum及榄仁树属Terminalia为泛热带分布的大属。我国有6属,25种,7变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主产云南及广东海南岛。
本科按花的结构,以及胚珠倒悬于子房室顶部等特征,其亲缘似与红树科、珙桐科、桃金娘科以及野牡丹科相近,尤其是与前二科更接近。哈钦松把本科放在桃金娘目里,看来还是有道理的。2
少数种类富含单宁供鞣革及染料用,有些种的果实为驱虫良药(如使君子)或为收敛性药物(如诃子),有些坚果可食(如榄仁树),有些则用作观赏花卉、行道树和家具或建筑用材。2
分类地位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是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蔷薇亚纲(Rosidae)、桃金娘目(Myrtales)的1科。2
种属分布该科约18属,450~600种,主要产于热带,其中亚洲、非洲较多;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有6属25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但主要产于云南、广东和海南,而在云南又以西双版纳种类最多。该科植物最早出现于晚白垩世。其余如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3
形态特征该科植物主要为乔木、灌木,稀为木质藤本。单叶对生或互生,极少轮生,全缘或少有锯齿,具叶柄,无托叶,叶基、叶柄或叶下缘齿间具腺体。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由多花组成头状花序、穗状花序、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萼裂片4~5(~8),花瓣4~5或不存在,萼管与子房合生,且延伸其外成一管,雄蕊通常插生于萼管上,2枚或与萼片同数,或为萼片数的2倍,花丝在芽时内弯,花药丁字着,花粉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六裂圆形、具三孔沟和3条相间假沟。常有花盘;子房下位,1室,胚珠2~6颗,倒生,倒悬于子房室的顶端,珠柄合生或分离,花柱单一。坚果、核果或翅果,常具2~5棱;种子1枚,无胚乳;胚有旋卷、染色体基数x=11,12,13。
经济价值使君子科中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种类。使君子,产亚洲热带,为中药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C5H6O5N3K)。诃子,产印度、缅甸及云南西部和西南部,生于海拔 800~1800米的疏林中,常成片生长。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有栽培。果实供药用,主要含诃黎勒酸(chebulic acid,C34H36O23·2啹O)及以焦性没食子酸【pyrogallol C6H3(OH)H3】为主的鞣质,能敛肺涩肠,为治疗慢性痢疾的有效良药。幼果干燥后通称“藏青果”,治慢性咽喉炎。毗黎勒,热带亚洲广布,亦产于云南西双版纳至金平,海拔540~1350米的山坡阳处及疏林中,为沟谷及低丘季节性雨林的上层树种之一。果入药,主治风虚热气。未成熟果实用以通便,成熟果为收敛剂。果皮富含单宁,国际商品名称“Myrobalan”,用于鞣革、制黑色染料,改进蓝靛及制造墨水,亦供药用。榄仁树,热带海岸多有之,在台湾、广东(湛江)及云南东南部多栽植为风景树和行道树。木材可为舟船、家具等用材。种子油可食,亦供药用。
最早出现于晚白垩世。榄仁树属迄今仍常为热带亚热带上层优势种或建群种。其余如使君子,也多为第三纪以后的残遗植物。
下级分类榆绿木属 Anogeissus Wall. ex Guillaum. et Perr.
萼翅藤属 Calycopteris Lam.
风车子属 Combretum Leefl.
榄李属 Lumnitzera Willd.
使君子属 Quisqualis Linn.
诃子属 Terminalia Linn.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