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克里特伊蚊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腹节背板除有淡色基侧斑外,并有完整或中断的淡色基带。雄蚊抱肢基节末端有一长尖和一钝短的突起,基部内缘有2粗刺和一弯钉状突起。幼虫肛鳃特长,至少超过尾鞍长3倍。

形态特征雌蚊小型蚊虫。 头:头顶和两侧平覆黑色宽鳞,仅中央有淡色鳞斑;两侧有宽白鳞斑;后头有少数黑竖叉鳞。触角梗节内面有小黑鳞。喙深褐色,约与前股等长。触须特短,深褐色,约为喙的1/8长。 胸:前胸前背片无鳞,后背片有少数细窄弯鳞。中胸盾片和小盾片覆盖深褐细鳞和窄鳞。腹侧板上位和后位以及后侧片有淡色宽鳞簇;无翅前结节下鳞簇;无气门后区和亚气门鳞簇。 翅:翅鳞褐色。平衡棒结节具深褐鳞。

足:除股节腹面淡色外全部褐至深褐色。 腹:背板深褐色;节I具淡色鳞;节Ⅱ一Ⅶ除有基侧淡色斑外,并有淡褐色基带,基带可在背部中央中断。腹板大部淡色。

雄蚊与雌蚊相似,腹节背板淡色基带比较明显。 尾器:抱肢基节粗短,末端有2个突起,其一长而末端尖刺,另一短而末端钝;近基部内缘并有1—2粗刺和一弯钉状突起。抱肢端节位于亚端部,末端弯曲。

幼虫头:触角干有细刺;触角毛1一A位近中央,分3枝。头毛4一c细短,分5 6枝;5 C位于4一c的正后方,分3—5枝;6一C位于5一C的前外侧,分3—5枝;7一c分9—12枝;各毛均有细侧芒。 胸腹:胸毛8一P单枝,细枝,细长。栉齿10个,排列成单行,各齿末端尖,两侧具继。呼吸管的管基突发达;梳齿12—14个,末2梳齿的间距宽;呼吸管毛1一S位于末端1/3处,具3细枝。腹毛1一X单枝或2分枝;2一X分6—8枝;3一X单枝;4一X具2—3枝栅前毛。肛鳃特长,约为尾鞍的4倍长。1

地理分布云南[勐腊(1旱,1牙)]。 国外:泰国(Reinert,1974=)。

生态习性幼虫孳生在溪沟旁竹林和林中积水。

分类讨论克里特伊蚊的成蚊和幼虫与我国本亚属的另一蚊种,主帅伊蚊(Ae.dux)都很近似。两者雄蚊的区别在于克里特伊蚊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但是这基带呈淡褐或淡灰色,而且有的不完整,必须仔细检视才能看清,因而与有些腹节背板具淡色基侧斑的主帅伊蚊容易混淆。雄蚊则因两者尾器的形态很不同,容易区分。两者的幼虫的区别除头毛位外,在于肛鳃的长短,即主帅伊蚊的与尾鞍约略等长。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贺会强 - 博士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