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菜富含Vc和钙、铁等无机盐,性凉,味甘苦
,可用来做火锅和炒食。具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痛等作用。

燕尾菜属浅根系作物,侧根较多。株高30-80cm,茎无毛而肉质,上部略有分枝,基部略带粉红。单叶互生,基部叶倒披针形,茎生叶线状,披针形,长6~lOcm,宽5~lOmm,顶端尖或钝,全缘无柄,光滑,上部叶渐狭窄如线。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直径约lcm,总苞钟形,总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长,线状锥形,无毛,背部绿色,边缘膜质,顶端带红色;舌状花细小、红色,长与冠毛相等或稍长;管状花多数短于冠毛。瘦果略有毛,在上海以秋季开花结籽为最好。1
【成株】 株高25~100 cm。茎光滑富肉质,无毛,有条棱,上部稍有分枝,基部略带 红色。基部叶倒披针形,花后凋落。茎中部叶条状披针形,长6~10 cm,宽5~10 mm,主 脉明显,侧脉不显著,先端尖或钝,有时具钻形尖头,无柄,全缘、光滑无毛。上部叶渐 狭窄如线,条形。
【花、果实】 花果期9~11月。头状花序小,多数于茎顶集成圆锥状。总苞钟状,总 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渐长,线状钻形,绿色或先端粉红色,边膜质,无毛。舌 状花多数,舌片细狭,红色或紫色或淡至近白色,长和冠毛相等或超过。管状花多数, 短于冠毛。瘦果长 圆形或椭圆形,长 1.5~2.5 mm,被疏 毛,淡褐色,有5条 纵棱。冠毛一层,淡 褐色,长3~4 mm。3
生物学特性该草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以种子繁殖。秋末冬初发芽出苗,以幼苗越冬,或春季发芽出苗,5~7月 营养生长,8~10月开花、结果,结果后渐次成熟,种子借冠毛随风传播。喜生于潮湿含盐的土壤上,常见于 路边、沟边及低洼地。4
分布与危害该草分布于甘肃 (东南部)、四川、贵州、云南、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区。主要危 害水稻及棉花、大豆、甘薯等秋收作物,局部地区发生量较大,危害较重。
栽培要点整地筑畦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菜园壤土种植,由于采收期长,应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猪粪3000kg或鸡鸭粪2000kg作基肥。移栽前半月整地,筑深沟高畦,露地栽培,畦宽1.5m;中棚栽培,畦宽1.2m。
育苗移栽燕尾菜露地栽培4月初-10月中旬均可播种,保护地栽培3月上旬一11月上旬播种。由于
种子细小,播后先覆盖遮阳网或草帘再淋搭籽水,以免冲走种子。40d(天)左右,苗高20em,具3-4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株行距为20emx20cm。
早春根据气候条件,一般1个月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kg;生长期半月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7-10kg,并根据墒情结合追肥加强水分管理。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水,如营养生长过盛,除加快采收外,还应及时疏枝,以增加侧枝产量,并及时防治蚜虫、潜叶蝇、夜蛾的危害(应采用国家规定的蔬菜专用农药防治),提高产品质量和风味。1
采收一般定植后苗高30~40cm时即可采
收嫩枝(梢)上市,以后可根据侧枝发生情况及时采收。燕尾菜一年四季开花(适温条件下),应及时摘取花蕾、花梗,以免影响侧枝的发生,减少产量和降低质量。1
作留种的一般于8月下旬播种,12月上
旬便可采收。生产田用作留种,应于立秋停止采收,增施磷、钾肥,疏枝整枝,至11月-12月上旬便可收种。燕尾菜种子极小,成熟后易散落,应根据大部分种子的成熟度采种,并采用大容器接种,种子晒干整理后放于种植资源室保管。1

扫码下载APP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