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血碧菜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血碧菜又名“紫背菜”,因为叶子的正面是青绿色,背面是紫红色,富含铁、铜、锌等微量元素,还含有黄酮甙成分,有凉血、去虚火的功效。

形态特征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球状,直径7-8毫米,具多数纤维状之根。叶均基生,具长柄;叶片两侧略不相等,轮廓宽卵形,长6-13厘米,宽4.8-8.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状急尖,基部略偏斜,心形至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重锯齿,有时呈缺刻状,齿尖有长可达0.8毫米的芒,上面散生短毛,下面淡绿色,沿脉被毛,但沿主脉的毛较长,常有不明显白色小斑点,掌状7 (-8)条脉,叶柄长4-11.5厘米,被卷曲长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长5-7毫米,宽2-4毫米,先端急尖,顶端带刺芒,边撕裂状。花葶高6-18厘米,无毛;花粉红色,数朵,2-3回二歧聚伞状花序,首次分枝长2.5-4厘米,二次分枝长7-13毫米,通常均无毛或近于无毛;下部苞片早落,小苞片膜质,长圆形,长3-4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无毛;雄花:花梗长1.5-2厘米,无毛;花被片4,红色,外面2枚宽卵形,长11-13毫米,宽9-10毫米,先端钝至圆,外面无毛,内面2枚倒卵长圆形,长11-12.5毫米,宽4-5毫米,先端圆,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丝长1-1.3毫米,花药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微凹或钝;雌花:花梗长1-1.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宽卵形至近圆形,长6-11毫米,近等宽,内面的倒卵形,长6.5-9.2毫米,宽3-4.2毫米,基部楔形,子房长圆形,长5-6毫米,直径3-4毫米,无毛,3室,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花柱3,长2.8-3毫米,近离生或1/2,无毛,柱头增厚,外向扭曲呈环状。蒴果下垂,果梗长约1.5-2毫米,无毛,轮廓倒卵长圆形,长约1.1毫米,直径7-8毫米,无毛,具有不等3翅,大的翅近舌状,长1.1-1.4厘米,宽约1厘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弧形,其余2翅窄,长约3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种子极多数,小,淡褐色,光滑。花期5月,果期6月开始。2

生长特性血碧菜是宿根草本植物,全株肉质,根粗壮,茎直立, 分枝性强,茎绿色,节部带紫红色。 嫩茎披微毛,叶互生在 茎上为 5 片,叶宽披针形或卵形,叶缘锯齿状,齿端紫色有 微刺感。 叶面浓绿色、略带紫色,叶背紫红色,幼叶叶背紫色浓、匀称有光泽,老叶叶背紫色较淡。3

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血碧菜的抗逆性极强,极耐瘠薄,耐热、耐旱、耐寒力 极强,夏季高温干旱也能生长良好,冬季气温在 5℃也不 会发生寒害,在 12℃以上仍能缓慢生长,生长适温为 20~ 25℃。血碧菜属短日照植物,较耐荫,在树荫或房前屋后空 地和向阴的地块边均能生长良好。 但在阳光充足、温暖湿 润及富含有机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旺盛。3

栽培技术培育壮苗血碧菜的茎部易生不定根,目前多采用扦插繁殖 育苗。3月中下旬从健壮的母株上,剪取6~8cm的顶芽(若 顶芽很长,可剪成1~2段),每段带3~5片叶片,摘去枝条 基部1~2片叶,插于苗床上,插条应斜插,以利于生根。苗 床可用大田壤土加腐熟的农家肥,按5:3混合,也可用细 沙加草木灰1:1混合。扦插株距为6~10cm,插条入土约 2/3,浇透水,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经常浇水,经10~15 天成活。成活后,即可带土移栽。4

移栽选择排灌良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通 透性良好的壤土,每667m2施2500~3000kg腐熟的牛猪 栏粪做基肥,深翻整平,畦宽120cm,高30cm的平畦。4月 上中旬选择睛好天气移栽,株行距为30cm×30cm,每667m2栽5000~6000株。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

田间管理及时搞好肥水管理,雨水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肥水 管理方法是:移栽后7~10天施一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尿,在 开始采收后,每采收一次,应施追肥一次。具体方法是:每 667m2施腐熟人粪尿1000kg或尿素10~15kg。

及时采收移栽后25-30天即可采收。方法是摘取10cm左右, 先端具有5~6片叶片的嫩梢。第一次采收时,茎基部留 2~3节叶片,使新发的嫩茎略呈匍匐状。约15天后采收第 二次,从第二次采收起,茎的基部只留1节,以控制植株的 高度和株形,以便下茬的生长和采收。11月底至12月初, 采收结束。

宿根越冬血碧菜在江西赣南无需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安全越 冬。江西吉安以北,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血碧菜需在 保护设施内越冬。11月底将紫血碧菜带土移入大棚内保 存。移入后及时浇水。冬季寒冷时,应采取大棚内每畦拱小 棚覆盖保温,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6℃,紫背天葵就能安全 越冬。4

病虫害防治血碧菜对病虫的抗性较强,只要保持通风透光,一般 较少病虫发生,仅春、夏季出现蛾类、蚜虫和白粉虱为害, 可用敌敌畏 1 500 倍喷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