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二金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信息

品种名称:二金条

品种类别:辣椒3

二金条辣椒,又名二荆条,是双流县最具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屯 军驯马于牧马山,备战南征。发现遍野椒树挂满海椒,个个乌红发亮。一尺余长,酷若黄荆条。 诸葛亮取食,顿感满口生津,神清气爽,击掌叫好:“好一个二荆条”,即令军中囤积“二荆条”。 郫县豆瓣以香辣著名海内外,也是因其采用了双流二荆条辣椒作主要原料。2009 年 12 月,国家 质检总局公告发文,批准双流二荆条辣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保护范围为公兴、黄甲等 13 个区域。4

植物特征二金条辣椒茎部木质较发达, 根群发达, 侧根 分枝较多, 根部分布于 15~25cm 深的土层, 株高 50~85cm, 分枝性较强; 叶单生为卵圆形, 较大, 宽 3~4cm, 绿色, 表面光滑; 第一花序着生于主茎第 10~14 节位, 花单生为白色; 果实为长羊角形, 顶尖 微钩, 向下着生, 果实长 15~18cm, 横径 0.9~1cm, 青熟果绿色, 老熟果鲜红色, 果肉厚 0.15cm, 胎座 小, 单果重 8g, 味辛辣。 红熟果宜干制, 青果鲜食。 种子扁圆形, 呈浅黄色。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耐寒,喜高温湿润季节生长,最适温度在 21℃ ~26℃之间。 辣椒对温度的适应比较广,试验证明,幼 小的植株,适宜于茎生长的夜温为 22℃~25℃。 随着 植株的长大,适宜的夜温逐渐降低。 到播种后 108 天 的植株,当日温为 27℃,适宜于茎生长的夜温可低到 8.5℃。 适于开花结实的温度, 也是在幼小植株较高 (以夜温 16℃~21℃为适宜), 等到植株逐渐老时,适 于开花结实的夜间温度逐渐下降。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从沙质土到壤土,均能生 长。 但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为适宜。 由于辣椒 的单叶面积较小,蒸腾较少,比较耐干旱。 对于作为 调味用的干辣椒,适宜山区的黄壤和紫色土。1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结实率高,株高65-75厘米。叶绿,表面光滑。第一花序着生于第10-16节,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成线条状,味辣,香浓,适应范围广。定植至始收70天左右,亩产鲜椒3000公斤。

栽培要点早春栽培:小寒至大寒温床育苗,露地栽培1-4月育苗。株距40-50厘米,重施座果肥,分枝期培土防倒伏,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

一般是先育苗而后定植。 在栽培管理中,特别注 意施肥、 灌水与采收的时期。 在生产上主要存在落花、落叶、日伤及病虫害问题1

播种育苗有冬播与春播之分, 冬播在 12 月上旬至下旬, 春播在 2 月春暖之后。 冬播的秧苗生长健壮, 开花 早,结果早,早期产量较高。 但苗期管理费工,故冬播 时期也不宜过早。 在 11~12 月间利用保温苗床或用塑料薄膜覆盖 播种、育苗,立春后定植。 在育苗过程中,生长较番茄 慢,不易徒长,肥水可以比番茄、茄子的少些。 但如土 温低而根系不发育,影响幼苗生长。1

栽植密度辣椒的植株较番茄及茄子的矮小,叶片也较小, 栽植密度比番茄及茄子大。 一般行距 50cm, 窝距 40cm,每窝栽双株,亩植 3300~5000 株不等。 定植前, 整地作厢,施好底肥。

田间管理辣椒的田间管理是利用施肥灌水措施来控制营 养生长与开花结果的关系,达到多开花、多结果,延 长结果期。

施肥用有机肥、粪肥及堆肥做基肥。 在未施 基肥的情况下,要用追肥来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追 肥一般用腐熟的粪肥,或加施过磷酸钙、草木灰、硫 酸铵或尿素等肥料。 在定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施追 肥,可以促进缓苗和发根,有利于茎叶生长。 为了提 早开花, 提早采收, 可在定植后至现蕾的一段时间 里,少施氮肥,以提早结实。 但为了提高总产量,可在 现蕾开花前,多施氮肥,勤灌溉,促进枝叶生长,增加 开花节数。 这样,开花结果期会延迟一些,但总产量 较高。 如果植株生长纤弱,则要及时增施追肥,促进 多分枝,多开花结果。喷施叶面肥,以 1‰~2‰磷酸二 氢钾进行叶面喷雾,在盛花和盛果期每 15 天喷雾一 次,连续 2~3 次为宜。1

落花、 落果与落叶温度过高或过低是引起落花的主要原因。 早春开的花,由于温度过低,影响 了授粉及花粉管的伸长,容易脱落。 此外,如果氮肥 施用过多,植株徒长,也会引起落花。 如果栽植过密, 枝叶徒长,光照不足,第 1~2 层的花大都脱落。 到生 长后期(7~8 月间)高温、干旱,也会引起落花以及落 果、落叶。 在过于干热以后,突然遇到雷雨,也易引起 落花及落果。 应用生长调节剂防止落花,有一定的效果。 用对 氯苯氧乙酸 (PCPA)25~30mg/kg 或 6000~8000 倍辣 椒灵等,在开花期间喷洒,可以防止落花,增加早期 产量。 落果及落叶问题,有生理的原因,也有病理的原 因。 如果实的近萼片处的轮纹病(即早疫病)往往引 起大量的小果脱落, 到果实膨大以后, 仍有脱落现 象。 白星病、炭疽病、轮纹病、细菌性叶斑病及病毒病 的寄生往往引起落叶。 由于水分失调,土壤过热、过 干,或者排水不良,土壤空气过少,影响根系的吸收, 甚至烂根,则是引起落果与落叶的生理原因。 磷肥不 足,也会引起落花落果。 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药剂处 理。 在管理上,要合理施肥、灌溉,特别在炎热干旱的 季节,要及时追肥、灌水,保证肥水充足,同时也可采 用地面覆盖,以降低土表温度,减少蒸发。 由病害所引起的落叶,可用药剂防治,如波尔多 液、代森锌等,对于这些真菌性的叶斑病,都有一定 的效果。1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炭疽病、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蚜虫、 红蜘蛛、烟青虫以及茶黄螨等病虫害。 烟青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也食害嫩茎、叶和 芽, 果实被蛀引起腐烂而大量落果。 应在辣椒现蕾 期,幼虫 3 龄以前施药,把幼虫消灭在蛀果前。 可用 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90%晶体敌百虫 等 1000 倍液,但 50%辛硫磷乳油效果最好。 茶黄螨、 红蜘蛛危害辣椒嫩叶嫩尖严重,使叶片皱缩后纵卷, 幼芽、嫩果枯死脱落成光秃梢尖,果小僵化等。 可用 73%克螨特乳油 1200 倍液, 或 40%环丙杀螨醇可湿 性粉剂 1500~2000 倍液,或三氯杀螨醇乳油 1000 倍 液,或喹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或抗枯宁等药液喷雾 嫩尖嫩叶背及嫩茎,交替使用,每隔 10~15 天喷雾 1 次,连续 2~3 次,特别注意叶背面。 对蚜虫可用敌百 虫药剂喷雾防治。

采收与采种辣椒果实采收的标准,视利用的目的而不同。 作为鲜菜食用的,大都采收青果,有时也可以采 收红果。 而作为干辣椒调味用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 果实。 辣椒是一种多次采收的果菜。作为青椒采收时,大 约在花谢后 15~20 天可以采收。 在一块田中,往往每隔 2~3 天采收 1 次。 每亩产量自 1000~1500kg 到 2500~ 3000kg 不等。 近年来,利用杂种优势,可以增加产量。 采种方法:在果实红熟以后,采下后熟、阴干,避 免在烈日下暴晒,然后取出种子。 结果初期所结的果 实较小,种子少,不饱满。 留种有春留与秋留两种。 春 留的果实红熟时,正值炎热的夏季,温度高达 30℃以 上,胚发育不良。 而秋留的种子,可避免高温的影响, 所结种子饱满,发芽率高。 但不能过迟,过迟所结的 种子发育也不好,发芽率低。

干辣椒的栽培特点干辣椒是指果实干燥后作为调味用的辣椒。 作 调味用的干辣椒或称辣椒干的生产, 有三个主要的 要求:(1)果实颜色要鲜红,加工晒干后不褪色;(2) 有较浓的辛辣味;(3)干物质含量高。 因此,采收的时 间是要果实全变为深红色。 如果过早采收,晒干后颜 色不够鲜红,不适于作调味用。 但青熟果实留在植株 上红熟,又影响后期果实的生长,产量比收青椒的低 得多。 生产中可采用前期卖鲜椒后期留干椒的办法 实现增产增收。 在栽培上,干制辣椒与鲜食辣椒,差异不大。 但 由于必须在植株上红熟,所以生长期较长。 而且都属 于长果型或朝天类型的品种,从分叉节开始,第 4~8 层的花所结的果实是红果产量的主要构成部分。 干 辣椒要获得高产,也要利用苗床及塑料覆盖等,提早 播种、育苗。 播种前,浸种催芽,及时间苗,培育壮苗, 提早定植(具体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使在 7~8 月 高温、干旱以前,有较多的产量。 有些地方,干辣椒的 产量不高,是由于育苗粗放,定植过迟,因而在高温、 干旱季节来到之前,没有很多的产量。 干辣椒虽然不要求早熟,但因生长期长,不能只 靠基肥,在定植后到第一层(台)花开放以前,要足 肥、足水,促进多枝、多开花、多结果。 除氮肥外,还要 增施磷、钾肥,如过磷酸钙、硫酸钾等。 干辣椒要增加 产量,主要是增加每亩株数及单株结果数。 因此,适 当密植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