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白果越桔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通常附生,高0.5-1米;有膨大的块根;幼枝褐色,具棱,密被微柔毛和褐色疏柔毛状刚毛,并覆有宿存的披针形叶芽鳞,老枝灰色,渐无毛,茎皮粗糙。叶4-5(-6)枚假轮生,叶片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5(-7)厘米,宽1.8-3厘米,顶端短渐尖或锐尖,基部钝圆至微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干时草绿色,背面色较淡,侧脉多数,至边缘网结,与中脉在表面轻微下陷,在背面突起,网脉在表面明显,在背面不显;叶柄近无或仅有极短的柄。

总状花序1-5枝生枝顶叶腋,花期时长2-3厘米,果期时近于与叶等长;序轴无毛,基部有多数披针状覆瓦排列的宿存花芽鳞,芽鳞长6-8毫米,边缘流苏状;苞片早落,小苞片2,着生花梗基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少数流苏;花梗长2-3毫米,无毛,顶部与萼筒间具关节;萼筒无毛,萼齿三角形,锐尖,有1中脉;花冠白色至绿白色,坛状,长5毫米,口部收缩,裂片极短;雄蕊比花冠短,花丝长约1毫米,无毛,基部扁宽,药室背部无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管的裂口伸长。浆果球形或略扁,直径5-7毫米,绿色至雪白色;果梗红色,棒状,上部增粗,长(0.7-)1-1.2厘米。花期3-4月,果期5-8月。12

生长分布产云南(贡山、碧江、沪水)、西藏(墨脱)。也分布于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东北部)。13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2100-28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岩石上。1

栽培技术定植准备白果越桔要求酸性土壤,年降雨量800毫米以上,冬季需500小时左右7.2℃以下低温通过休眠。宜选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条件好、阳光充足且交通方便的平地或缓坡地建园。不要选择有大树遮蔽的地方,如果选择坡地建园,不要栽植在坡底冷空气会停滞的地方,以避免发生冻害。

土壤pH值的调节要在栽植前一年进行。调节的方法是:每加硫磺粉25~100千克/公顷,pH值下降0.1;每加石灰200~700千克/公顷,pH值增加0.5。

新开荒的土地最好闲置一年,清理掉土中残存的根系以免有害真菌寄生在上面。由于幼树抗草害能力差,最好在栽植前一年除去杂草,特别是除去多年生杂草。可以先施上有机肥,种上夏绿肥,秋季将绿肥翻耕入土,再种上冬季绿肥。

定植穴长6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定植穴回填土壤时,要掺入粉碎的松树皮或松针、锯屑等。在酸度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掺入硫磺粉,回填土要高出地面30~40厘米。

品种配置为实现早期丰产,需适当密植,株行距以1.0米~1.5米×2.0米~2.5米为宜。定植时间以早春芽萌动前为好。冬季不干旱的地方也可以秋、冬定植。越桔有半自交不孕性,需要进行品种搭配栽植,授粉树的配置比例为2:1。

施肥白果越桔对土壤管理的要求较低而产量较高。施肥过多有害而无益。尤其是新定植的苗对速效肥十分敏感。所以在定植第一年不施肥或只施少量的缓释性肥料。在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酸度适宜的情况下,初果期树一般只需施入少量的氮肥即可,但绝不能施用硝态氮肥,尤其是硝酸钠。在土壤pH值5.0以下时,用尿素较好,施用量为每株0.05~0.1千克,施肥方法采用环状沟施。因为越桔对氯敏感,钾肥用硫酸钾比用氯化钾好。进入盛果期后可冬施农家肥,最好用以下农家肥,如猪、牛厩肥,土杂肥,秸秆,或播种绿肥(如三叶草)等,每株3~10千克,量不宜过多,以免因徒长而影响产量。如果购买复合肥,要事先了解其主要成分,有机复合肥或化学复合肥中氮(N)、磷(P2O5)、钾(K2O)的比例通常为1∶1∶1,因此,施此类肥料时要适当补充氮肥和钾肥。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肥料直接施在植株的基部。

修剪防治(1)整形。定植后两年之内,为了使幼树发育良好,应把所有的花芽除去。从第三年开始可以适当留花留果,但每株结果量都不宜超过0.5千克,以保证幼树正常发育。刚开始生长的幼树,剪去下部水平生长的枝条,留下向上生长的枝条,以便形成好的树冠。

(2)修剪。修剪的目的是保持树形和持续丰产。修剪的内容包括:①剪去死枝、枯枝、弱枝和断枝;②更新衰老的大枝;③除去近地面的结果枝,以免果实触地;④如果树冠内有许多弱小枝,剪去弱小枝,留下强壮枝。此外,修剪还有调节大小年的作用。修剪一般在休眠期进行。

(3)注意防止鸟类危害。果实成熟前1个月在果园周围搭盖防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