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山苜楂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淡褐色至灰褐色。茎数个由根颈处生出,二歧或三歧分枝,开展,老茎常红紫色。叶片近革质,稍厚,长圆形,长4-8厘米,宽5-15毫米,顶端短凸尖,基部稍狭,两叶基相连成短鞘状,微抱茎,脉3-5条,中脉明显,上部叶较狭,近线形。伞房状聚伞花序较密集,顶生或腋生,无毛;花梗长2-5毫米,直伸,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渐尖尾状,膜质,大多具缘毛;花萼钟形或漏斗状,长2-3毫米,萼齿卵状三角形,略急尖,脉绿色,伸达齿端,边缘白色,膜质,具缘毛;花瓣粉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顶端截形或微凹,长于花萼1倍;雄蕊长于花瓣;子房倒卵球形,花柱长线形,伸出。蒴果卵球形,稍长于宿存萼,顶端4裂;种子近肾形,长1.2-1.5毫米,灰褐色,两侧压扁,具条状凸起,脊部具短尖的小疣状凸起。花期6-9月,果期8-10月。1

地理分布山苜楂 山珍野蔬——山苜楂 山苜楂 它的生存环境与条件要求极高,只生长在高山上,拥天地之灵气,吸山川之精华,沐娇阳之恩宠,得雨露之滋润,称得上“深宫之闺秀”。

山苜楂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除叶绿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极高外,维生素C及钙、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亦高,对软化血管、调节内分泌、助消化、控制体重、延年益寿等,都有较好的效用。

山苜楂具有山野菜的特殊滋味和气味,食后有清新的感觉。

山苜查可加调料做成炒菜、凉拌菜,更适宜于做包子、饺子、馄饨等馅心,食用方法多样,色泽翠绿,滋味鲜美,口感极好,也是当地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大棚种植野菜进大棚种出新商机 一公斤山苜楂能抵两只鸡

近段时间来,绿色无公害山野菜在城里畅销,特别是刚上市时,许多野菜成了市民的抢手货,每公斤售价达几十元。“如果在寒冷的冬季里种出新鲜的野菜,肯定会有更好的收成。”春节前后,大棚里的山苜楂会进入旺收季节,那时将丰富更多市民的节日餐桌。

山苜楂播种时节

山苜楂的种子比较小,它靠风吹种子落地发芽,所以绝对不能种的过深,要浅种,夏天雨水充足,是移栽的好时节。干了浇点水,秋天就扎下根。第二年春天就可以采摘了,每隔半月就可以采一次。

其它季节可以用杂草塑料薄膜覆盖尝试一下,保温保湿,十天左右估计便可出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