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太阳的热辐射是地表和大气的最主要热源。据近年来宇航观测资料,大气层的上界面每cm2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约8.16J。由于大气的主要成分氮和氧几乎不吸收太阳辐射能,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线,而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故大气所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仅占15%,其余部分约有42%通过反射和散射返回宇宙空间,43%达到地球表面。地表接受辐射增热后,自身再向大气和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此类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故大部为大气吸收而增温。此外,空气与地面直接接触,由于热传导、对流而升温,更是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因此,地表是大气的二次热源,地表热力状况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直接引起大气物理状态的变化。1
种类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在电磁波谱中,从波长0.15um至4um之间集中了大部分太阳辐射量,其中波长小于0.4um的为紫外线波段,波长在0.4-0.76um之间的为可见光波段,波长大于0.76um、小于4um的为红外线波段,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一半在可见光波段,43%在红外波段,紫外波段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7%。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唯一重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上界垂直于阳光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为太阳常数,
这些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主要依靠臭氧),一部分被云层反射掉,还有一部分被大气散射。如果把从大气上界进入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作为100个单位,以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约有41只因反射和散射返回宇宙空间,14%被大气吸收,45%到达地球表面。在碧空区,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占到达地面辐射能的70%左右。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很少,而地球表面却可大量接受太阳辐射能。所以,一般认为,大气对太阳辐射而言是透明物质。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以散射形式到达地面的散射辐射,两者之和你为总辐射。2
有效辐射在自然条件下,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总是存在的,不断进行的,这些辐射主要集中在电磁波谱中3-120um的红外波段和微波波段的范围内。
地面一面接受太阳的短波辐射,提高自身温度,一面向大气放射长波辐射,失去热量而降温;紧靠地面的对流层大气依靠二氧化碳、水汽和水滴等成分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因为这些成分财长旋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与此同时,大气又向外放出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的方向向上,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向下的那一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Ea)与大气逆辐射(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E)。
即 E=Ea-EA (2. 3)
决定有效辐射的因素有地面温度、气温、空气湿度、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等。
综上所述,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的主要能源,但大气本身尤其是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很少,它可以使太阳幅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而地球表面却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然后通过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对流层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来増热。从这个意义上说,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鉴于这种情况,通常把地球表面称为空气的下垫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