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伊兰伊兰
ylang-ylang
亦作ilang-ilang
可放松神经系统,使人感到欢愉。可舒解愤怒,焦虑、恐慌的情绪。具有催情效果,可改善性冷感与性无能。适合干油性肌肤。
形态特征亚洲南部的木兰目番荔枝科乔木,学名为Cananga odorata。在菲律宾他加禄语中意为「花中之花」。植株细长、树皮光滑,高约25公尺。整年盛开下垂的具长柄的香花,花有六枚、绿黄色。叶常绿,互生,尖锐尖锐而具波状边缘,广椭圆形。果卵形,黑色,簇生,悬垂於长柄上。花可编成花环,亦可蒸馏以制香水。伊兰伊兰藤(Artabotrys odoratissimus)亦属番荔枝科,为湿热气候地区的优良棚架植物。
伊兰树形状为小乔木,叶片为椭圆形,花片为狭良型,花朵颜色有黄色、粉红、紫蓝,精油为蒸馏花朵而得,以黄色花朵萃取之淡黄色精油最佳,主要产地为东亚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及澳洲,菲律宾所产之精油为世界最好的品质,伊兰在马来西亚被称为「花中之花」,也被称为、「香水树」,是香水最重要的原料之一,香味和夜来香有点类似,但带点丁香及松油的感觉。1
生长习性为热带海岛速生树种,喜高温潮湿环境。在年平均温度22℃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15℃左右,绝对低温不低于4-5℃,年雨量1300-1800mm,相对湿度80%以上,静风,低海拔微酸性壤土上均可种植。
栽培管理[繁殖方法]:种子繁殖,用40℃温水将新鲜种子浸泡24小时后,每天再用30℃温水换洗浸泡5-8天好可播种,25天后发芽,苗高达15-20厘米,即可移植。
[种植方法]:株行距25×30cm,及时除草、松土、追肥。苗高约1m,即可出圃定植。植距8×7m,雨季定植。种后2-4年,树高4-8m始开花,10年后进入盛产期,产花期可达25-30年。每公顷产油约30kg,一般单株产花5-10kg。
[主要虫害]:有毒蛾、毛虫、蚜虫为害叶子,可用敌百虫喷杀。
[采摘]:宜晴天清晨采花,旱季采收的黄绿色花,品质最优。2
地理分布主要产地为东亚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及澳洲
原产于东南亚的爪哇、马来西亚、菲律宾。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台湾、缅甸、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四川、云南、福建、广西等地,一般生于热带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主要用途依兰香主要用新鲜花瓣来蒸油,称依兰油。鲜花出油率达2~3%,具有独特浓郁的芳香气味,是珍贵的香料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等。用它提炼的“依兰依兰”香料是当今世界上最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和高级定香剂,所以人们称之为“世界香花冠军”、“天然的香水树”等。
目前,在市场上以依兰香加工而成的化妆品、洗涤品层出不穷,而且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世界上最名贵香水香奈儿五号的高级香料。
用依兰花提炼出的“依兰依兰”香料,是当今世界最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和高级定香剂。依兰那浓郁的香味,有“世界香花之冠”的美誉。1
发现历程依兰原产于东南亚。我国最早发现依兰是十分偶然的。60年代初,植物科学工作者在进行植物调查时,在西双版纳勐腊县边境一个傣族寨子里,首先发现了依兰。那时正是百花盛开的5月,调查队刚进寨门,一股浓烈的香味阵阵扑来,走进寨子,整个寨子都弥漫在芬芳之中,调查队员四处环顾,幢幢竹楼旁都栽种有几株开满黄花的大树,走到树下,看见地上到处是花瓣,捡了几瓣—闻,香味直冲鼻子。寨子姑娘们,把黄色的香花穿成花串,戴在发结上;虔诚的信男信女,把香花飘在圣洁的水碗上,敬献在佛前。调查队员采集标本,查阅了资料,发现是依兰,这在国内是首次发现。
依兰香的发现引起了香料厂家的重视,随后便大面积地推广种植,并在西双版纳建立了依兰香基地。目前,在市场上以依兰香加工而成的化妆品、洗涤品层出不穷,而且十分畅销,供不应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