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金铃子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金铃子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淳祜新添方)。具有利气止痛,补肾治疝之功效。主治肾气发动,牵引疼痛,脐腹弦急,攻冲不定。

组成金铃子(去核,炒)四两(120g),益智仁、胡芦巴(炒)、石菖蒲、破故纸(炒)、茴香(微炒)、巴戟(去心)各二两(60g),木香、白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一两(30g)。

用法用量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温酒任下。

功用利气止痛,补肾治疝。

主治肾气发动,牵引疼痛,脐腹弦急,攻冲不定。

方义肾气发动,牵引疼痛,脐腹弦急,攻冲不定,治宜利气止痛,补肾治疝。方用金铃子(川楝子)利气止痛;胡芦巴补肾治疝,治脐腹弦急、小肠疝气;益智仁温脾胃、暖肾固精,共为主药。石菖蒲化湿开胃、醒神益智;补骨脂温肾助阳;茴香散寒止痛,治寒疝腹痛,共为辅药。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木香行气调中、止痛,治积滞寒疝;白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陈皮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治胸腹胀痛,共为佐使。诸药协同,具有利气止痛,补肾治疝之效。

附方名称:金铃子丸

组成:茴香、川楝子、破故纸、胡芦巴

用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三十丸,细嚼胡桃仁三个,热葱酒送下;常服,盐酒吞下亦可

主治:膀胱小肠疝气,脐腹苦痛

出处:《朱氏集验方》卷三

名称:金铃子丸

组成:川楝子

用法:上将楝子去核,同破故纸、茴香焙干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空心送下

主治:钓肾气,膀胱偏坠,痛不可忍者

出处:《袖珍方》卷二引《澹寮》

名称:金铃子丸

组成:金铃子肉、胡芦巴、破故纸、萆薢、小茴香、苍术、附子

用法:上为细末,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主治:腰脚痛,小肠脚气等疾

出处:《普济方》卷一五六

名称: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玄胡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可

主治: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出处:《袖珍方》卷二引《圣惠方》

功用: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伟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