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金珠化痰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金珠化痰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具有清痰热,安神志,除头痛之功效。主治头痛眩运,心忪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喉不利。

组成皂荚仁(炒)、天竺黄、白矾(光明者,放石铁器内熬汁尽,放冷,研)、铅白霜(细研)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用生姜二两洗,刮去皮,同捣细作饼子,微炙黄色)四两,生白龙脑(细研)半两,辰砂(研,飞)二两,金箔(为衣)二十片。

用法用量上以半夏、皂荚子仁为末,与诸药同拌研匀,生姜汁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生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

功用清痰热,安神志,除头痛。

主治头痛眩运,心忪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喉不利。

方义皂荚、半夏、白矾、天竹黄,为四复味除痰药,天竹黄稀释而兼涩濇,皂荚子燥刮而兼润沃,白矾收濇而兼冲动,半夏降敛而兼宜发,四药合用,一驰一张,一阖一辟,具有以上导痰、坠痰、滚痰诸意义。其坠降可以宁神镇痉,其芳香可以醒脑回苏,故可兼疗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及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各脑神经病,而对于痰阻窍闭之中痰厥,尤为吻合。

加减化裁加龙脑,则醒豁力大,加金箔,则镇降力大厥,加辰砂铅白霜,则窜透搜副变质泄泻力俱大。

附方名称:一秤金

组成:半夏、白矾、生姜、粉草、金箔

用法:半夏用米泔水浸十日,换水三次;取出,切作两半,晒干;白矾用水一桶,入铁锅内化开,将半夏入矾水内,浸二十日,取出,切作四瓣,晒干;生姜另研取汁,再入半夏,浸二十日,取出晒干,为细末,听用;粉草去皮,为粗末,入锅内,添水煮数沸,取出,以布滤出渣,将净水仍入锅内,熬成膏子,和成剂。每病重者,用药二钱半,轻者二钱,金箔十张,和一大丸,与病人噙化

主治:痰嗽,劳嗽

出处:《寿世保元》卷三

名称:人参化痰丸

组成:半夏、人参

用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食后生姜汤送下

主治:痰嗽

出处:《传信适用方》卷一引朱季益方

名称:千金化痰丸

组成:胆星、半夏、陈皮、白茯苓、枳实、海石、天花粉、片芩、黄柏、知母、当归、天麻、防风、白附子、白术、大黄、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神曲二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茶送下

主治:痰饮

出处:《万病回春》卷二

功用:健理脾胃,清火化痰,顽痰能软,结痰能开,疏风养血,清上焦之火,除胸膈之痰,清头目,止眩晕

名称:止咳化痰丸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黄芩、半夏、款冬花、川贝母、桑白皮、生阿胶、制杏仁、五味子、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五分。每服一丸,早、晚各服一次,清茶或开水送下

主治:痰喘咳嗽

出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功用:清利咽喉,化痰涎,保肺金,定喘息,降有余之火

名称:化痰丸

组成:天南星、半夏、薄荷叶、人参、茯苓、白矾

用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主治:痰嗽,头眩

出处:《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功用:凉膈,止嗽

名称:辰砂化痰丸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大黄、黄柏

用法:上为末。粥为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津液送下,或白汤一口送下。欲利,则空心服

主治:喘

出处:《丹溪心法》卷二

功用:取膈上湿痰热积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此方利气,较上三仙丹,再进一层;降敛,较上滚痰丸、坠痰丸,再进一层。至皂角不用荚而用子,半夏不用姜汁浸,而用姜同捣作饼,不久蒸久晒,而微炒黄,方外之方,法外之法,颇多可取,后贤但谓此治上膈之痰为宜,殆浅之乎视此方矣。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建伟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