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自救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携带轻便,但作用时间较短的供矿工个人使用的呼吸保护仪器1。主要用途是当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佩戴它可以通过充满有害气体的井巷,迅速离开灾区。因此,《规程》规定:“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的分类自救器按其工作原理分为过滤式自救器和隔离式自救器两类1。

隔离式自救器按氧气生成原理不同,又可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两种。

过滤式自救器它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

化学氧自救器它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佩戴者从灾区撤退到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2。

压缩氧自救器它是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

化学氧自救器结构由生氧罐、气囊、导气管、口具、背腰带等部件组成2。

生氧罐内装有超氧化钠或超氧化钾,并有散热片,以散发反应时产生的热。在药剂上下各有一金属丝网及玻璃棉组成的网格,以过滤药剂粉尘于网格之间。45分钟型自救器中等劳动强度(步行)安全使用时间为40分钟,静坐待救状态可维持2.5~3小时。在生氧罐上部,连接气囊与导气管。在导气管的口水降温盒下装有排气阀,用伸缩接头安插在气囊中间,但不与气囊内部相通,而且直接通向外界空气。排气阀上有尼龙绳与气囊硬壁相连接,起动装置由药桶、起动药块、硫酸瓶、密封垫及瓶上的尼龙绳组成,尼龙绳穿过密封垫后,附在外壳的上盖上。

工作过程当气囊充满气体时,拉开排气阀,排出多余的呼出气,以保证气囊在常压力下工作,并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进入生氧罐,从而调节生氧速度,延长使用时间。当佩戴时感到生氧不足,可采用快速起动装置,拉尼龙绳,使硫酸与起动药块起化学反应而立即生氧,以弥补开始佩戴口罩时生氧不足的状态3。

注意事项1、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注意口具和鼻夹一定要咬紧夹好,绝不能中途取下口具和鼻夹。

2、生氧剂产生的氧气要比环境空气温度干热,但对人体无害。

3、佩戴时不要压迫气囊,以防损坏漏气。

4、佩带自救器要求操作准确迅速,使用者必须经过预先训练,并经考试合格方可配备。

使用维护1、自救器必须随身携带,应尽量避免碰撞。严禁将自救器当坐垫使用4。

2、自救器不使用时严禁随意打开。

3、在携带自救器前,应检查外观有无损坏和碰撞凹痕,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送交有关部门检查。

4、自救器只能佩戴使用一次,使用过的自救器已经报废,不得再次使用。

5、自救器应定期检查气密性是否良好。气密不良的自救器严禁使用。根据《煤矿自救器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将被测自救器放入气密检查仪腔体内(注意腔体内剩余空间若过大,应适当填加实体充填物),扣合封压盖,使压力达到(5~6)kPa,15秒时间内压力下降值不超过300Pa为合格。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一般1~2个月检查1次,受到剧烈撞击有漏气可能的自救器应随时进行检查。壳体发热属于正常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禁止摘下口具说话.防碰撞,不能当坐垫使用.个人悬挂和距离不能超过个人3米远.

压缩氧自救器简介又叫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是以高压压缩氧气作为氧气源的可重复使用的自救逃生器材,主要在煤矿或普通大气压的作业环境中发生有毒有害气体突出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使用。人体呼吸系统内部与外界隔绝,供遇险人员快速自救逃生时使用。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呼吸舒适和携带方便等特点。根据防护时间有15、30、45、60、120min几种规格。

原理定量供氧5:逆时针转动开关手轮,高压氧气从氧气瓶流到减压器内,减压后自动输出1.2L/min的氧气进入气囊。
手动补气供氧:用手指按补气压板,氧气以60L/min进入气囊,手指离开补气压板,供氧停止。
自动补气供氧:当呼吸系统为负压时,补气压板向内收缩,压迫补气杆打开供氧机构,氧气以60L/min进入气囊,当气囊迅速鼓起,补气压板离开补气杆,补气停止。
吸气时氧气从气囊、呼吸阀、口具进入人体。呼气时气体经过呼吸阀、呼气软管进入清净罐,人体呼出的CO2被清净罐内装的吸收剂吸收,余下的氧气进入气囊与减压器输出的氧气混合。如此反复完成人的呼吸循环。

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构成由滤毒罐和口具等部件构成。其性能应符合GB8159-8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的规定。

性能要求(1)防一氧化碳性能6

当按GB8160-87《矿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试验方法》试验时,吸入空气的一氧化碳透过质量分数不超过5×10-4,一氧化碳透过累积量不超过380mL。

(2)吸气温度

试验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时,吸入空气的最高温度不超过65℃,试验空气中的一氧化碳达到1.5%时,吸入空气的温度不超过95℃。

(3)呼吸阻力

在防一氧化碳性能试验后,呼吸阻力检验应符合有关要求。

(4)滤烟能力

带有滤烟装置的自救器,按GB8160-87方法试验时,其烟雾透过率应不大于40%。

(5) 外壳气密性

在13.34kPa压力不得漏气。

(6) 防水透湿性能

按GB18160-87试验,产品增重不得超过5%。

(7) 过滤器的气密性

在980Pa在力下不得漏气。

(8) 呼气阀气密性

在1.47kPa负压下恢复到常压的时间应不小于15s。

(9) 视野

下方视野应大于40(。

(10) 耐撞性能

按GB8560-87的规定试验后,防一氧化碳性能、吸气温度、呼吸阻力外壳气密性、防水透湿性、过滤器气密性和呼气阀气密性等,应该符合标准要求。

(11)外壳上应有管理排架,腰带环或其他背具及封印装置,开启应深红色标志。

(12)产品开启,佩戴应方便、封印装置开启力应为39~118N。

(13)口具应采用无毒无异味的橡胶材料制造,含口片形状尺寸应与口形相适宜,并具有良好的弹性。

(14)头带的松紧适宜,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头形,在逃生或剧烈活动时,口具不应从口中脱出。

(15)鼻夹弹力应适宜,保证夹紧鼻孔不能通气,在布置鼻夹时应能使佩戴者在含入口具时注意到夹上鼻夹。(16) 过滤器取出力

取出力应不大于98N。当过滤器夹紧在外壳内不取出时仍可供呼吸使用,其流量为30L/分钟时,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92Pa。

(17)过滤器应设有热交换的隔热垫。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1.5%出现高温时,不应烫伤佩戴者。

(18)过滤器设有口水挡板,以防唾液回流。

(19)过滤器应设有滤尘层,空气的药剂中的粉尘不应进入口具内。

(20)过滤器的吸气阀(带有吸气阀的自救器)应灵敏可靠。

(21)材料要求,呼吸系统所用材料应能耐一氧化碳1.5%浓度时的高温,不得分解出有害气体;产品外壳如系轻合金制成时,应符合“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的规定,使用非金属外壳时,表面的绝缘电阻不得超过1000M(。

(22)外壳和紧固体必须有良好的耐老化、耐热和耐寒等性能。

停用规定《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中规定过滤式自救器全部停用,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使用方法**ZH1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通用于ZH系列)**的使用方法7:

1、将专用腰带穿入自救器皮带卡,固定在背部腰间。

2、使用时先将自救器转到腹前,一手托底,另一手拉开封口带。

3、去掉上外罐,手提头带将自救器抽出后将下外罐丢弃。

4、戴好头带,整理好气囊。

5、拔掉口具塞,迅速启动氧烛(若氧烛启动失效,应深吸气后通过口具向药罐呼气以强制生氧)。

6、将口具放入口中,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咬紧牙垫,用鼻夹垫夹住鼻子,开始用口呼吸。

7、均匀呼吸,快速撤离灾区。

假冒产品自救器作为紧急救护产品,使用频率很低。日常佩戴与日常检测对存在隐患的产品初期难以查出问题,煤矿库存备用品检测频率更低,大部分煤矿不会依照规定按时且到位检查,这给了假冒产品可乘之机。现阶段自救器假冒已知手段为低价回收已使用或过期产品,因回收管理的不健全,不法商家较易打通关系获得完整自救器,可以通过更换外壳和密封圈,重新填装药物,伪造生产标签将产品伪装成知名公司产品,并伪装成代理商进行销售和参加招标。特别是化学氧自救器,伪造与翻新成本低廉,刚出厂时性能也与新品接近,但因主要部件未更换,其有效佩戴期和库存期限较新品低很多,在各煤矿计划时间内即失效。使煤矿采购计划与下井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主要用途自救器的主要用途是在井下发生火灾、瓦斯(或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或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时,供井下人员佩戴脱险,免于中毒或窒息死亡4。

自救器使用注意事项
(1)入井前要注意观察压力表指示值,若示值低于是18Mpa,则需对其充氧后方可保证有效使用时间1。
(2)在使用过程中,最好用右手抚住氧气瓶开关体,以便能及时按动手动补气阀向气囊内供氧气。
(3)用手动补氧时,切不可将气囊充得太满,以刚好充满而口内又无压迫感为宜。否则,人会感到呼气困难和造成口具脱落。
(4)要随时观察压力表,以掌握耗氧情况及撤离灾区时间。
(5)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沉着,呼吸要慢而深,以便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在使用10分钟左右后,温度会略有上升,不必惊慌。
(6)使用该仪器的人员,应预先进行实践培训,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佩戴动作。
(7)由于口具,软管,气囊均属于橡胶制品,有个别人咬上口具后会出现呕吐的感觉,此时调整好心态,坚持住。
(8)鼻夹要夹准,不能怕痛,要使鼻孔完全闭合与外界隔绝。鼻夹夹的位置过高过低均易造成脱落。若鼻孔上有油脂,可涂上一些干灰,以增大摩擦,防止鼻夹滑落,吸入有害气体。如果发生鼻夹脱落,应立即闭气,并以最快的速度将鼻夹复位后,再撤离灾区。
(9)严禁通过或摘掉口具讲话,以免口具脱落吸入有害气体。
(10)不要无故开启自救器,严禁将其当坐垫使用,严禁用重物及其它工具砸自救器。
(11)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沉着,呼吸要慢而深,以便二氧化碳的充分吸收。在使用10分钟左右后,温度会略有上升,不必惊慌。

(12)各部件应严格禁油。
(13)在未到达安全地点前严禁脱掉口具或鼻夹。

(14)使用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利器刺伤气囊。
(15)长期存放处应避免日光照射和受暖气等热源直接影响,不要与易燃、易爆和有强腐蚀性物质同放一室,存放应尽量保持干燥。

编号原则目前国内允许使用型号按运作方式为化学氧自救器(编号为ZH)与压缩氧自救器(编号为ZY)1

压缩氧自救器依照是否可充氧再运用,可充氧型(编号为ZYX)

以上编号皆为功能拼音首字母组合

Z——自救器

H——化学氧

Y——压缩氧

X——循环充氧

编号后接阿拉伯数字为中等劳动强度下(步行/小跑)自救器最大供氧时间。

全国所有公司合格产品依照以上编号原则对产品进行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