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亨利原始观音座莲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述

又名亨利马蹄蕨、鸡脚莲。为 观音座莲科植物亨利原始观音座莲Archangiopteris henryi Christ的全草。产于湖南、贵州。苦,寒。清热 利尿,燥湿止泻。治淋证,湿温,口舌生疮,腹泻。煎 服,6~9克;或捣敷。2

形态特征亨利原始观音座莲,根状茎近直立,直径2-3厘米,肉质,有肉质粗壮而光滑的长根,除

顶端略有鳞片外,余均光滑。

叶簇生,叶柄长40-60厘米或较长,粗约2.5毫米,上面通体有宽沟槽,绿色,草质,中央稍下处有节状膨大,有相当多的鳞片,尤以向基部为甚,鳞片狭披针形,棕色或深棕色,质薄,宿存;叶片长等于叶柄,宽约17厘米,卵形,一回羽状,羽片2-4对,顶端一枚同形而较大,有时长达30厘米,宽达6.5厘米,侧生羽片互生,斜出,彼此分开约5-6厘米,有柄,基部一对稍短,长12-15厘米。宽约3厘米,上面一对长约17-20厘米,中部最宽处约4-5厘米,阔披针形,缓渐尖头,基部楔形,向下渐变狭,羽柄长约1厘米,膨大,有鳞片,干后变黑色,叶边全缘或略为波状,但向顶部有短尖头的锯齿。

叶脉细而疏生,大约1厘米内有4条,极为开展,两面明显,大都分叉,但也往往分叉脉与单脉相,向顶部变尖细而向上弯弓,几达于叶边。叶草质,干后绿色,两面光滑,惟叶下面的中肋有棕色狭披针形鳞片疏生。

孢子囊羣线形,通直,长10-20毫米,被等宽的间隙分开,由60-160个孢子囊组成,位于中肋与叶边之间,有细而红褐色的节状分叉夹丝密生,长过于孢子囊羣。3

物种分类本种的主要特点为其披针形的互生的羽片,向顶端为有锯齿的缓渐尖头,向基部为渐狭的楔形,有长约1厘米的羽柄,边缘为全缘或至多为波状齿牙,孢子囊羣下面的夹丝幼时为毛茸状密生,长过于孢子囊。3

于观音座莲科,拉丁学名Archangiopteris henryi.?

多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根状茎短呈直立状态,近肉质。叶簇生,叶片长40~60厘米,宽17厘米,卵形,一回羽状。孢子囊群线形,通直,长10~20毫米,位于中肋和叶边之间,彼此被等宽的间隙分开,隔丝红褐色,较长于孢子囊群。根粗壮、肉质、光滑。

生长习性喜生于热带季雨林中的阴湿生境。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特别是山坡下部沟谷边缘分布最多,植株也较高大。所在地为赤红壤或红壤,呈酸性。早春于根茎上萌发新叶芽,嫩时卷曲成球状,叶柄逐渐伸长,新叶也随之开展,逐渐成长,7~8月孢子囊群在叶背上显现,11月成熟。

物种分布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局部地区,分布区日益缩减,有待加强保护。

采收和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姿态奇异,叶片翠绿,是优美的荫生观赏植物。

产于云南东南部(屏边县、河口、麻栗坡)。生于山地林下,海拔100-300米。

药用信息【药 名】:亨利原始观音座莲

【来 源】:为观音座莲亨利原始观音座莲的全草。

【功 效】:清热利尿、燥湿止泻。

【主 治】: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湿温病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者,用于湿热腹泻。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小肠、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亨利马蹄蕨(《中国蕨类植物图谱》)、鸡脚莲(《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湖南、贵州、云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