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梯牧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草本1,多年生。须根稠密,有短根茎。秆直立,基部常球状膨大并宿存枯萎叶鞘,高40-120厘米,具5-6节。

叶鞘松弛,短于或下部者长于节间,光滑无毛;叶舌膜质,长2-5毫米;叶片扁平,两面及边缘粗糙,长10-30厘米,宽3-8毫米。

圆锥花序圆柱状,灰绿色,长4-15厘米,宽5-6毫米;小穗长圆形;颖膜质,长约3毫米,具3脉,脊上具硬纤毛,顶端平截,具长0.5-1毫米的尖头;外稃薄膜质,长约2毫米,具7脉,脉上具微毛,顶端钝圆;内稃略短于外稃;花药长约1.5毫米。

颖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果期6-8月2。

生长环境野生者多见于海拔1800米之草原及林缘2。

耐酸性土壤,最适宜pH4.5~5.5的土壤生长。3

分布范围分布于中国新疆(昭苏)。在欧亚两洲之温带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2中国的一些省区引种栽培。

繁殖方法猫尾草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秋季播种为最佳。猫尾草喜寒冷湿润的气候,抗寒性强,较耐旱,适于年降水量750~1000mm,夏季不太炎热的地区及水分充足的高寒山区栽培,最适生长温度为16℃~21℃。猫尾草春季返青早,成熟期早,分蘖性能好,竞争能力强,持久性好,尤其在频繁刈割或放牧利用时产量高,一般亩产青草1600~2500kg,干草400~800kg。猫尾草最适于与红三叶混播,亦可与黑麦草、鸭茅、紫花苜蓿等多种牧草混播。猫尾草的生长年限较长,一般为6、7年,管理好的条件下可达10~15 年3。

栽培技术种子田在开花期要借助人工辅助授粉或利用蜜蜂授粉,以提高结子率。过迟不利于植株根部和根颈部营养物质积累。猫尾草播前要精细整地,有良好的土壤墒情,每亩施有机肥2000kg。在寒冷地区春播或夏季播种,也可雨季秋播。条播行距20~30cm,每亩播量约0.8-1.2kg,撒播每亩播种量2.0kg左右,播深0.5~1.2cm,播后适当镇压,苗期注意清除杂草。

病虫防治常见病害:禾草条锈病、禾草霜霉病、禾草雀麦花叶病毒病。
常见虫害: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草原毛虫类、意大利蝗、蛴螬、蝼蛄类、金针虫类、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大垫尖翅蝗、小麦皮蓟马、麦穗夜蛾、跳甲类、叶蝉类。

主要价值1979~1984年在岷县旱作条件下,连续5年试验测定,每亩鲜草产量在1024~1667千克之间,以第五年产量最高,且播种当年就可获得1467千克的高产。宜用于刈割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不耐牲畜践踏,过多的放牧利用会使其寿命缩短。但与苜蓿、红三叶等混播的草地,仍可用于短期放牧。草质较粗,但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适口性好,最适于刈割调制干草,为骡、马、牛极好的饲料,但羊采食稍差。在北方湿润地区一年可刈割2~3次,每667平方米(1亩)产鲜草3000~4000公斤,刈割时应保持留茬高度10~12厘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