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红天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其特征为常绿直立灌木,高60厘米至120厘米,枝叶浓密,树形紧凑。叶互生,2至3回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先端钝尖。冬季叶色鲜红,春、夏、秋三季叶色深绿,23羽状复叶互生,各级羽片全对生,最小的小羽片有小叶3—5,其中3片的较多,小叶革质,近无柄,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长3-10厘米,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两面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20-35厘米;花白色;萼片和花瓣多轮,每轮3片,外轮较小,卵状三角形,内轮较大,卵圆形;子房1室,有胚珠2颗。浆果球形,鲜红色,偶有黄色;种子半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1

生态习性产我国长江流域江苏、浙江及陕西、广西等省区,日本、印度也有。大多生在湿润的沟谷旁。疏林下或灌丛中,为钙质土指标植物。南

北各地园林中均有栽培。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较耐寒,黄河以南可露地栽培。果实成熟后留枝上观赏,温度需保持在10摄氏度左右。盆栽者春、夏季宜置荫棚中养护。能耐微碱性土壤。萌蘖力强,一般为多干丛生。为常绿灌木。

栽培管理繁殖以播种,分株为主,也可扦插。一般种子随采随播,也可将种子贮存在干燥通风处,翌年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芽萌动前或秋季进行。扦插以新芽萌动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长时进行。进入花期注意保持水分稳定和适当遮荫,否则造成落花落果。追施薄液肥、注意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危害。室内养护要加强通风透光,防止介壳虫发生。

园林用处红叶南天竹在黄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根部较地上部耐寒,如地上部冻伤,翌春仍可萌发新枝。尤其在南方丘陵地区,能适应弱碱性的石灰质土壤,为荒山绿化作出很大贡献。南天竹常与山石、沿阶草、杜鹃配植成小品,植于角隅、墙前;也常作色块、花篱,园林中宜丛植于山石旁、屋前、墙角,或草地边缘;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以盆栽,制成赏叶和观果的盆景,有长寿之寓意。2

规格主要有三种。一、小容器苗:容器规格口径12厘米、深10厘米。成苗规格苗高10厘米,冠幅巧厘米。二、中容器苗:容器规格口径16厘米、深17厘米。成苗规格苗高巧厘米,冠幅20厘米。三、大容器苗:容器规格口径26厘米、深21厘米。成苗规格苗高50厘米,冠幅50厘米,基部有萌芽枝3个(含)以上,冠幅匀称。2

栽培要点小容器苗采用口径12厘米、深10厘米的容器,采用“H06号”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中拌入缓释肥2公斤,将苗床苗移入小容器,经过3至3.5个月培养(视不同季节而定),及时浇水和喷施多菌灵1000倍液,形成苗高10厘米、冠幅15厘米独干苗,成品率90% 。

中容器苗采用口径16厘米、深17厘米容器,采用“H08号”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拌入缓释肥4公斤,将小容器移入中容器,及时浇水和喷施多菌灵1000倍液,经过3.5至4个月培养,形成苗高15厘米、冠幅20厘米独干苗,成品率90% 。

大容器苗采用口径26厘米、深21厘米的容器,采用“H08号”基质配方,每立方米基质拌入缓释肥5公斤,将小容器直接移入大容器,结合浇水,喷施叶面肥0.1%尿素、多菌灵1000倍液,经过12个月培养,达到苗高50厘米、冠幅50厘米、基部有萌芽枝3个以上,冠幅匀称,成品率90% 。2

主治功能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