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冠醚-6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12H24O6。无色粘稠液,冠醚又称大环醚,是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命名时,把环上所含原子的总数标注在“冠”字之前,其中所含氧原子数标注在名称之后。这是杜邦公司的Pedersen在1967年意外发现的,并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许多异常的特性。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 18-冠醚-6 |
英文名称 | 18-Crown-6 |
中文别名 | 18-冠-6醚; 18-冠醚-6(18-冠-6); 18-冠-6 |
英文别名 | 1,4,7,10,13,16-Hexaoxacyclooctadecane; Crownwhitextl; 18-Crown-6-ether; (1,4,7,10,13,16-hexaoxacyclooctadecane) |
CAS号 | 17455-13-9 |
EINECS号 | 241-473-5 |
分子式 | C12H24O6 |
分子量 | 264.32 |
InChI | InChI=1/C12H24O6/c1-2-14-5-6-16-9-10-18-12-11-17-8-7-15-4-3-13-1/h1-12H2 |
熔点 | 42-45℃ |
沸点 | 116℃(26.6Pa) |
闪点 | >110℃ |
水溶性 | 可溶 |
物化性质 | 外观 白色晶体,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冠醚又称大环醚,是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命名时,把环上所含原子的总数标注在“冠”字之前,其中所含氧原子数标注在名称之后。这是杜邦公司的Pedersen在1967年意外发现的,并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许多异常的特性。 18-冠-6的毒性:大鼠的口服致死量为300mg/kg。 |
用途 | 用作金属离子络合剂;有机试剂,医药中间体; 用作络合试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
安全术语 | S26:; S39:; |
风险术语 | R20/22:; R36:; |
危险品标志 | Xn:Harmful; |
1相关类别: API intermediates;Crown Ethers;Functional Materials;Macrocycles for Host-Guest Chemistry;醚类;有机原料;催化剂;催化剂及助剂;crown ether;Miscellaneous Reagents;环状冠醚类;有机砌块;醚;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通用试剂;冠醚系列;catalyst;精细化工品
安全信息危险品标志 Xn,Xi
危险类别码 22-36/37/38-36-20/22-20/21/22
安全说明 26-36-39
危险品运输编号 2811
WGK Germany 3
RTECS号 MP4500000
F 10
HazardClass 6.1(b)
PackingGroup III
海关编码 293299952
上下游产品信息上游原料
氰化钾-->碱金属-->15-冠醚-5-->Γ-球蛋白-->有机碱-->生物化学
下游产品
二甲基二茂铁-->N,N-二甲基乙二胺-->5-溴吲唑-->3-苯氧基苯乙腈-->1,3-噻唑烷-2-酮-->头孢泊肟酯-->环氧十二烷-->2,4-二氨基-6-氟嘧啶-->[(2-氧代-2H-苯并吡喃-7-基)氧基]乙酸-->4-甲基-3-氨基-2-氟吡啶-->2-氨基-4,6-二氟嘧啶-->2-(4-溴苯基)噻吩-->4-氨基-2,6-二氟嘧啶-->N,N,N',N'-四苯基联苯胺2
产品用途冠醚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可与各种金属盐、铵盐、有机阳离子化合物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各种盐类溶于有机溶剂。冠醚可将阳离子螯环内,同时由于有朝外的有机基因可生成络合物,亦可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这时,未被溶剂化的阴离子,以裸露的阴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故活性极大。冠醚可使碱金属和有机碱金属化合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因而在有机合成、光学拆分、重金属螯合、分离、分析以及生理活性的医药、生物化学等方面找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用作相转移催化剂,使许多在传统条件下难以反应,甚至不发生的反应,能顺利地进行,这类反应速率快、条件简单、操作方便、产率高。例如,安息香在水溶液中的缩合反应产率极低,如果在该水溶液中加入7%的冠醚,则可得到产率为78%的安息香。
这一反应还可在苯(或乙腈)中进行,尽管氰化钾不溶于苯,但如果加入18-冠-6,则不仅能发生反应,而且产率可高达95%。1
生产方法通常采用威廉林合成法制取,即用醇盐与卤代烷反应。1
编号系统CAS号:17455-13-9
MDL号:MFCD00005113
EINECS号:241-473-5
RTECS号:MP4500000
BRN号:16196163
物性数据性状:无色粘稠液
密度(g/mL,25/4℃):1.175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不确定
熔点(ºC):42-45(lit.)
沸点(ºC,常压):不确定
沸点(ºC,0.2mmHg):116
折射率:1.4615
闪点(ºC):>110
比旋光度(º):不确定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不确定
蒸气压(kPa,25ºC):不确定
饱和蒸气压(kPa,60ºC):不确定
燃烧热(kJ/mol):不确定
临界温度(ºC):不确定
临界压力(kPa):不确定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确定
爆炸上限(%,V/V):不确定
爆炸下限(%,V/V):不确定
溶解性:溶于三氯甲醇和水。与金属盐形成络合物而可溶于有机溶剂3
毒理学数据急性毒性:小鼠经口LD50: 540 mg/kg;大鼠经口LD50: 525 mg/kg;小鼠腹腔LD50: 464 mg/kg;小鼠静脉LD50:>1 mg/kg;大鼠腹腔LD50: 830 mg/kg3
生态学数据通常对水体是稍微有害的,不要将未稀释或大量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污水系统,未经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3
分子结构数据摩尔折射率:64.97
摩尔体积(cm3/mol):265.5
等张比容(90.2K):628.1
表面张力(dyne/cm):31.2
极化率(10-24cm3):25.753
计算化学数据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6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5.4
重原子数量:18
表面电荷:0
复杂度:10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3
性质与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的物料:氧化物
口服或皮肤吸收均可中毒.3
贮存方法常温密闭避光,通风干燥3
安全术语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9Wear eye / face protection.
戴护目镜或面具。4
R20/22Harmful by inhalatio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及吞食有害。
R36Irritating to eyes.
刺激眼睛。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余坚 - 副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扫码下载APP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