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铺地竹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铺地竹(Arundinaria argenteostriata)竹秆矮小,秆高0.3-0.5m,叶卵状披针形,绿色,偶见黄或白色纵条纹;竹林密度大,地下鞭发达。2

混生竹。地被竹种,秆高30~50厘米,径2~3毫米。节间长约10cm,箨鞘绿色,短与节间,杆绿色无毛,节下具窄白粉环。箨鞘基部具白色长纤毛,边缘具淡棕色纤毛;箨耳无。叶片卵状披针形,绿色,偶具黄或白色纵条纹。笋期4~5月

分布范围原产日本。我国浙江、江苏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目前,铺地竹的繁殖方法为丛状移植母竹或者以鞭根移植造园,虽然带竹鞭移栽技术简单宜行,但母竹耗量大,用地多,难以快速规模化发展资源3。技术简便、省时省力的扦插技术也受生根率、繁殖速度、季节等因素影响。而且存在消耗竹种多、种苗运输不方便、劳动强度大、繁殖的系数低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生产优质竹苗,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4。利用竹子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依靠其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短时间内,周期性地实现铺地竹的快速繁殖。5

主要价值耐修剪,抗旱,病虫害极少,用于地表绿化。铺地竹是一种地被观赏和护坡竹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