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5-7米,树皮红色,嫩枝无毛。叶硬革质,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8-12厘米,宽4-5厘米,先端短尖,尖头钝,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无毛,侧脉约6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明显突起,边缘有细钝齿,叶柄长6-10毫米,无毛。花顶生,单花,直径7-10厘米,近无柄;苞片3片,紧贴着萼片;萼片5片,倒卵形,长1-1.7厘米,宽2厘米,外侧有茸毛,脱落;花冠白色,长4-4.5厘米,花瓣6-8片,倒卵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基部连生约4-5毫米,最外侧1-2片近离生,基部稍厚,革质,背面有毛;雄蕊长1.2厘米,多轮,无毛,外轮花丝与花瓣连生约5毫米;子房有毛,花柱3条,长1.5厘米,有毛。胚珠每室4-6个。蒴果球形,直径6-10厘米,果皮厚1-2厘米,干后疏松多孔隙,3室,每室有种子3-5个。2
分布情况产中国香港、广西南部、福建、江西及浙江南部。模式标本采自香港栢架山海拔150米处。2
近似种本种近似糙果茶 C. furfuracea (Merr.) Coh. St, 但叶片椭圆形,花较大,直径7-10厘米,蒴果较大,直径6-10厘米,果皮最厚达2.5厘米,呈疏松的木栓质。种子供榨油,据称油质比普通油茶 C. oleifera Abel好,50公斤种子可榨油10公斤。1
生长环境分布区多属亚热带季风区,多生长於山坡林或树林。树皮土黄色触摸後手上留下铁锈色的粉末向南达北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最低月平均温8一13℃,极端最低温可达一5℃,年降水量为1500一2200 毫米。喜生于低海拔,富含腐殖质的森林红壤上,亦生于岩石露头多的湿润谷地。
喜温暖气候,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喜光,适应性强,耐修剪。3
繁殖方式用种子和插条繁殖。果实秋后成熟,因种子含油量高,容易酸败,采种后稍加晾干即进行播种。苗床以沙质土为宜,注意排水。播种后4-6星期即发芽,幼苗要求适当荫蔽,进行适度松土和除草,第三年苗可以移植。插条繁殖应保持苗床的湿度在90%,温度在25℃左右,能迅速生根。 油茶树上嫁接山茶花油茶和山茶花同为山茶科植物。用山茶花接穗,接在低产油茶树上,把油茶低产林改造成茶花圃,通过集约管理,3年内便可产出大量茶花大苗。这样既可快速培育茶花大苗,又改造了油茶低产林,值得推广应用。
一、嫁接时间春、夏、秋三季茶树的生长期间均可进行嫁接,其中3—6月嫁接效果较好。
二、砧枝选择在油茶低产林内选择15—35年内生的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油茶树作砧木树。在砧木树上选择3—7个分布均匀,直径2—5厘米的主枝做砧枝。每株砧木树除砧枝外,应加留1—2个主枝作营养枝,每个砧枝必须保留1—2个辅养侧枝,其余全部疏除。
三、砧穗组合同一株砧木的接穗必须从花期相近,长势相似的母树上采集,以使嫁接后的树冠发展均衡。砧木基径较粗的宜选用生长较快花型较大的品种接穗,砧木基径较小的宜选用叶片较小花型较小的品种接穗。一株砧木树,可接多品种接穗,形成一枝一品,多色多彩的树冠。
四、接穗采集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优良名贵品种的山茶花作采穗母树。在母树树冠上部外围,剪取发育健全,芽眼充实,径粗0.2—0.5厘米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壮枝作接穗。把穗枝分品种捆成小把,基部包上湿卫生纸,随采随嫁接。冬季采集的接穗,应用湿沙贮存,一层湿沙(湿度以手握不出水为宜),一层接穗,最后盖沙遮草,待嫁接时用。
五、嫁接嫁接常用断砧枝拉皮接和形成层对接法。接后用塑料膜带把接口包扎好,再包上保湿用的塑料膜和遮荫用的牛皮纸。
栽培技术解绑与剪砧嫁接后30天左右,可在阴天或傍晚解除保湿膜,60天左右解除绑带和遮荫纸。90天左右可剪去接位以上的砧体,此后再分3次剪去砧木营养枝和砧枝上的辅养枝及其砧体萌蘖。
施肥与灌水冬季每株环沟施饼肥等优质有机肥1公斤;春夏浇施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尿素等肥液;花芽分化期和花芽膨胀期进行叶面施肥,肥料浓度宜在0.3%左右。春夏秋是茶树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应见干浇水;冬季茶树进入休眠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盘根与出圃在茶花出圃的前两年,每年早春进行1次盘根处理,以距树干中心20厘米为半径,开两个相对的1/4圆的弧形沟(两年的沟的方位要错开),沟深40厘米以上,沟宽10厘米左右,切断根系,复回土壤,并适当施肥,这样能促发须根,提高出圃定植后的成活率,促进生长。茶花大苗出圃根际土球直径应大于50厘米,并用草绳作纵横和斜向交叉缚捆,最后以湿草包扎,运输时要做好遮荫保湿工作。
病虫防治烟煤病是茶树的主要病害,烟煤病是由介壳虫引起的,防治介壳虫用1000倍的毒丝本喷杀,每10天1次,连喷3次即可。防治天牛和茶蛀梗虫蛀食茶秆,用棉花沾敌敌畏乳剂2倍液,塞蛀孔毒杀。茶树嫩枝叶易受刺吸式和咀嚼式口器害虫食害,可用1500倍毒丝本喷杀。
园林应用的形式分析1、孤植
红皮糙果茶除了花大、果大之外,其叶较其它山茶植物也大,且生长较快,属中等快长树种,利用其叶大荫浓的树形,配以满树花苞,加之硕果累累,孤植于草坪绿茵中或中心花坛,冬春观花,夏季观叶,秋天观果,景色壮观迷人。落花之后还可营造落英缤纷的意境,让人产生遐想;果实开裂之后,果皮仍然宿存于树上,产生别样景观。
2、对植
红皮糙果茶适应性强,耐修剪,可进行造型,如各种几何外形、球形、圆柱形等,可对植于建筑物前、三叉路口或是入口等处,为园林景观增添乐趣。此外,其花略带香气,当达到盛花期时,香气弥漫,如对植于各种入口处,不仅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而且也使游客心旷神怡,感觉惬意。
3、列植
红皮糙果茶树干挺拔,枝条自然下垂,树形优美,配置在道路两边作为行道树,形成了很好的夹景效果,开花之后,由于花大且密,又可形成白色花径;挂果之后,红褐色的茶果垂在枝条上,甚是可爱,可形成野趣横生的果径。
4、丛植
利用红皮糙果茶的自然树形,可将它们错落有致地布置形成主景,用于街头绿地、广场小游园、风景林以及山茶专类园的入口处,突出山茶花群体美的景观效果,美化环境。
5、配植
红皮糙果茶是常绿树种,叶形较大,树形大气、雄厚,喜欢生长在酸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可在全光环境中生长。与其它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保证每种植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它们的观赏特性。3
用途红皮糙果茶具有较大的花和果,是重要的油料和观赏植物,据南宁的调查,每50公斤种子可产油17.5公斤。应作为重要种质资源加以保护。
已建自然保护区的产地,应将红皮糙果茶列为保护对象。其它产地的成龄大树也应加以保护并作为母树进行采种,人工繁殖。同时结合油茶栽培工作,在沿海各地推广栽植。福建德化、永安、大田、古田、屏南、政和等县及广东九龙半岛马鞍山已引种栽培。
其树干挺拔,树皮被砖红色粉末;叶大,革质,表而发亮;花、果硕大,花期长,花略香,而且喜热、喜光。因此,‘已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较强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3
保护级别已被加载《中国植物红皮书》,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