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橙眼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橙眼蛙,Eleutherodactylus antillensis,薄趾蟾科卵齿蟾属的一个物种。栖息于干燥的森林,白天躲藏于草根,脱落树皮或岩石下方,入夜以后则会在矮木或小树枝上鸣叫。

简介中文名:橙眼蛙

拉丁学名:Eleutherodactylus antillensis

地理分布 波多黎哥,巴拿马。

繁殖方式 卵生。

体形特征 体长33mm。

外形特征橙眼蛙体型小,通常长仅1~5公分(0.5~2寸),但非常显眼,颜色为黑与艳红、黄、橙、粉红、绿、蓝的结合。鼻骨小,蝶筛骨显露,额顶骨宽或宽短,有的种类有次生真皮板,覆盖在额顶骨或鳞骨侧面;舌骨无前突,有翼突;喉器环状软骨有或无侧突;椎体前凹或参差型;肩胸骨基部分叉,中胸骨细长,长于喙骨;指、趾末端骨节成“Y”形,间介软骨菱形或心形或翼状;第三掌骨远端有结节;吴氏管卷曲。

体中等或大,一般雄性吻端斜尖,显然与雌性有别;舌后端缺刻深,犁骨齿发达,鼓膜明显;指间无蹼或较发达,趾间近全蹼或满蹼,外侧蹠间蹼较发达;部分种前臂及跟部或肛上方有皮肤褶;第一、二指与第三、四指不相对,不形成握物状;指、趾末端吸盘及横沟显著,吸盘背面可见“Y”形迹。1

毒性栖居地面或靠近地面,全部属于毒蛙科(Dendrobatidae),但并非所有170种都有毒。箭毒蛙具有某些最强的毒素。这种两生类身体各处散布的毒腺会产生一些影响神经系统的生物碱。

无疑问是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蛙类,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属于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动物之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拥有非常鲜艳的警戒色,是蛙中最漂亮的成员。橙眼蛙科的成员并非全部有毒和色彩鲜艳,有毒的成员彼此之间的毒性也有差异,其中毒性大的种类一只所具有的毒素就足以杀死两万只老鼠。箭毒蛙多数体型很小,最小的仅1.5厘米,但也有少数成员可以达到6厘米。

许多橙眼蛙的表皮颜色鲜亮,多半带有红色、黄色或黑色的斑纹。这些颜色在动物界常被用作一种动物向其他动物发出的警告:它们是不宜吃的。这些颜色使橙眼蛙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它们不需要躲避敌人,因为攻击者不敢接近它们。最致命的毒素来自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产的科可蛙,只需0.0003克就足以毒死一个人。2

分布范围橙眼蛙科有6~8属130~170种,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在夏威夷,他们曾作为抑制蚊子的生物武器而被引进。分布于拉丁美洲从尼加拉瓜到巴西东南部和玻利维亚一带。橙眼蛙主要生活在巴西、圭亚那、智利等热带雨林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高立杰 - 副教授 -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