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黄金眼镜蛇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黄金眼镜蛇(学名:Naja Nivea)又称海角眼镜蛇、好望角眼镜蛇,为眼镜蛇科眼镜蛇属蛇类,体长全长1.2~1.4米,是造成非洲蛇伤最多的毒蛇之一。黄金眼镜蛇的活跃时间是在每天的日间与傍晚,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亦会捕食青蛙、蜥蜴。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莱索托。1毒性占据奈吉尔·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单上的第二名,仅次于黑曼巴。

外形特征黄金眼镜蛇是非洲最致命的大型毒蛇之一,体长平均长度为1.2-1.5米,最大长度为1.87米,黄金眼镜蛇虽既不是非洲分布最广的毒蛇,也不是非洲最长的毒蛇,它只分布在非洲的西南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但却是造成非洲蛇伤最多的毒蛇之一。多数在南非那里的居民都是农民,因此黄金眼镜蛇除了对人造成了很大的骚扰外,对牲畜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1

黄金眼镜蛇也是颜色比较特别的一种毒蛇,除了像其名字一样,全身是黄金色外,有的亚种呈棕到黑色,身上也会长有黑色的斑点。1

头椭圆形;有前沟牙。体尾具黑黄相间的环纹,黑环稍宽于黄环,前者围绕周身。背鳞平滑,中段15行;脊鳞扩大,背脊明显起棱呈嵴;尾末端圆钝。全长1278—1550mm。2

生活习性黄金眼镜蛇的活跃时间是在每天的日间与傍晚,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亦会捕食青蛙、蜥蜴。除此之外,黄金眼镜蛇偶然也会溜入农舍里,捕捉禽类。当受到骚扰时,黄金眼镜蛇会迅速作出反应,它会快速攻击,靠强烈的毒性和反复的攻击令敌人知难而退。
黄金眼镜蛇采用的毒素,和其他眼镜蛇一样是神经毒素。而黄金眼镜蛇的毒性在眼镜蛇(naja)家族中,算是最剧烈的成员之一,仅次于菲律宾眼镜蛇,主要是袭击敌人的呼吸系统,通常在2小时内,受害者会因呼吸困难而死去。在没有血清的情况下,黄金眼镜蛇在当地的死亡率能达60%。相比之下,黑曼巴蛇的死亡率比较高;但黄金眼镜蛇的攻击纪录就比黑曼巴蛇要高,这就说明了死亡率高并不等于攻击纪录多。

栖息于草地、牧场和耕作区,常邻近于小溪、江河、湖泊等处。夜间活动,有时在雨后的白天活动觅食。卵生。每产6—10枚。无明显孵卵现象。捕食他蛇为主,也吃鱼、蜥蜴及爬行动物的卵。剧毒,全蛇浸酒供药用。2

生长繁殖黄金眼镜蛇在11-1月份产卵,每产8-20枚卵,孵化期65-70天,幼蛇长34-40厘米。1

分布范围黄金眼镜蛇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莱索托。

黄金眼镜蛇在水中出没并不罕见,它们会在蜕皮时浸在水中,让蛇皮受刺激。3

蛇毒介绍黄金眼镜蛇采用的毒素,和其他眼镜蛇一样是神经毒素。而黄金眼镜蛇的毒性在眼镜蛇(naja)家族中,算是最剧烈的成员之一,仅次于菲律宾眼镜蛇,主要是袭击敌人的呼吸系统,通常在2小时内,受害者会因呼吸困难而死去。其攻击一次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6人。

当受到骚扰时,黄金眼镜蛇会迅速作出反应,它会快速攻击,靠强烈的毒性和反复的攻击令敌人知难而退。一般毒蛇攻击一次后会停止攻击或者逃走,而黄金眼镜蛇异常凶猛,它会采取攻击,直到对手动弹不止才停止攻击。

在没有血清的情况下,黄金眼镜蛇在当地的死亡率能达60%。相比之下,黑曼巴蛇的死亡率比较高;但黄金眼镜蛇的蛇吻纪录就比黑曼巴蛇要高,这就说明了死亡率高并不等于蛇吻纪录多。

科属区别黄金眼镜蛇学名:Naja Nivea,由瑞典自然学者-卡尔·林奈(Carl Linnaeus)于1758年命名。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高立杰 - 副教授 -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