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末端多少膨大呈球茎。叶沉水、浮水、挺水,沉水叶条形或叶柄状;浮水叶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基部深裂,长3-10厘米,宽2-7厘米;挺水叶箭形,全长6-15厘米,宽4-10厘米,通常顶裂片与侧裂片近等长,稀侧裂片稍长于顶裂片;叶柄长短随水深而异,通常细胞间隙大,呈海绵质,基部鞘状。花葶直立,挺出水面,高20-90厘米。花序总状或圆锥状,分枝少数,细弱,具花多轮,每轮2-3花,在花序下部有时花与分枝同生于一轮。花单性;外轮花被片广卵形,长5-7毫米,内轮花被片大于外轮,有时可长达1.2-1.5厘米,白色,基部具紫色斑点;雌花通常 (1-)2-3轮,花梗长1-1.5厘米,较粗壮,心皮多数,两侧压扁,花柱自腹侧斜上;雄花多轮,花梗细弱,长2-3厘米,雄蕊多数,花药紫色,长约1.2毫米,宽约0.5毫米,矩圆形,花丝长1-1.5毫米,向下渐宽。瘦果斜倒卵形或广倒卵形,长3-4毫米,宽约3毫米,果翅边缘整齐。种子灰褐色,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微弯。花果期7-9月。2n=18, 22, 36; 54。1
分布范围产新疆(阿勒泰)。生于湖边、沼泽、水塘静水处,或缓流溪沟等水体,海拔600米或更高。欧洲广泛分布,大洋洲有记载。1
生长环境慈姑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析断,球茎生长受阻。2
栽培技术生长发育和球茎形成
慈姑的生育期一般分为发芽期、植株生长期及球茎形成期。
发芽期
萌芽始温14℃,球茎顶芽鳞片张开,抽生1-2片叶,此期利用球茎贮存养分维持生长,需保持3cm左右的浅水层,以提高土温,促使植株生叶、发根。
植株生长期
植株抽生正常的箭 形叶至球茎开始膨大,初时每隔7-10天抽生一片新叶,平均气温25-28℃时,5天左右长出一片新叶。植株具7片大叶时,地下短缩茎发生匍匐茎。每长一片叶,发生一条匍匐茎。此期内植株生长迅速,要示肥水供应充足,宜适当加深水层(10-15cm),避免植株生长过旺,延迟球茎形成。
球茎形成期
球茎开始膨大至采收,约需30天。此期气温下降,光合产物向匍匐茎末端转运、积累,形成球茎。此期内气候冷凉,日照较短,阳光充足,水层较浅,叶片不早衰,可促球茎形成。
栽培方法
选具有本品种特征、匍匐茎短而密集、单株球茎数10-14个的优良植株为种株。育苗移栽,须选用肥大端正、顶芽粗短而稍弯曲的球茎作“种”。用整个球茎或取其顶芽播种。1月至3月,在15℃以上和适宜的湿度中进行催芽,出芽后栽植或插芽育苗。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可直播。
栽种慈姑宜选低洼地或肥沃稻田,要示平坦和充分耙耘,施足有机肥作基肥。立秋后,球茎开始形成,可追施磷、钾肥。栽植规格,应考虑品种熟性和定植期。一般以每亩栽4000多株为宜。慈姑幼苗需除去老根老叶,留几条新根和3-4片嫩叶,定植后易发根成活。慈姑对水分要求较高,各生长期水层深浅的调节:一般在定植后浅水(3cm),旺盛生长期水层8-10cm,球茎形成期水层3cm。慈姑叶面积系数以1.5为宜。发生匍匐茎和球茎形成期间,对叶片生长要促、控结合,除去老叶、黄叶,保留5-8片绿叶,注意通风透光,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及病虫害发生。
老匍匐茎形成的球茎小,大小不均,需摘除,以促进新匍匐茎的发生和形成球茎。中国广州菜农常在霜降至立冬期间离植株6-9cm处用刀插入土中10-15cm转割一周,把老根和匍匐茎割断,俗称“圈根”;台湾多用手摘除部分匍匐茎,并排干田水,控制植株缓慢生长,促使养分转向匍匐茎供球茎形成。
霜降后采收,分2-3次收完。贮藏方法有田间贮藏、露天贮藏和水控贮藏等,以田间贮藏最简便,效果好。当球茎成熟后,排干田水,每隔5行开沟,降低水位,以后经常注意排除积水,让球茎贮藏于田间。2
病虫害防治慈姑主要病害有叶黑粉病(Doassansia horiana),为真菌病。发生在高温多湿季节,叶片出现黄色突起疱斑,内有黑点。及时清除病叶、老叶,用代森锌液喷雾。2
主要价值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里,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具有观赏价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