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檗科(Berberidaceae)小檗属日本小檗(Berberisthunbergii DC.)的金叶变种。落叶多枝灌木,茎多刺。 叶金黄色全缘,夏季在阳光照射更鲜艳。叶柄长 3~8mm。花 2~5 朵成簇生状伞形花序,极少单生,黄色;总花序长 2~5mm,外轮萼片稍小于内轮萼片;花瓣长圆状倒卵形。2倒卵形或匙形,丛生直立,有角棱,枝幼时黄色,枝条老后呈灰色,角棱消失,内皮鲜黄,叶下部有1-3刺,部分叉,长枝单叶互生,短枝上几簇生,花轴出自新叶间,有淡黄色下垂的小花,呈簇生伞形花序。金叶小檗适应性强,喜凉爽湿润环境,耐寒、耐干旱、耐半阴(长期遮阴叶色会变绿),忌积水,萌芽力强,耐修剪。
金叶小檗在庆阳市3月底至4月初腋芽开始膨大,4月中旬左右芽开放,呈现出黄绿相间鲜嫩的幼芽,开黄花,花色浅黄2。在江南地区其金叶的观赏期8个月之久,远较半落叶的金叶女贞长得多。萌蘖性强,耐修剪,无性繁殖容易。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pH5-8的土壤中均能较好生长,而且表现出叶色纯正,观叶期长。对温度的适应幅度更大,像紫叶小檗一样它能适应35~C高温和—25℃低温。能在适当遮荫的生境中良好生长,也能在全日照下生长,在过度遮荫的环境中生长不良,对水分要求不严,土壤过于干燥或水涝均不利其生长。
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华东等大部分地区。
繁殖方法金叶小檗繁殖方式可分为籽播、嫁接、分株、扦插等多种。籽播存在种子纯度、品质退化等因素影响;而嫁接则生产成本较高;分株繁殖的扩繁速度又太慢,因而目前国内繁殖主要依靠扦插繁殖。扦插可分两种:休眠枝扦插和半熟枝扦插。一般扦插技术如果不甚过关则用休眠枝扦插较为稳妥。具体操作是在秋后落叶时选取一年生健壮枝条,每5cm左右一段,下部剪去尖刺,插入土床2cm,以每平方米600株为宜,插后压实土,浇透水(以溢出苗床为准),水中最好加入多菌灵或土菌灵以杀灭床中的病菌,完成后覆上地膜,促进生根,当然如地膜内温度超过35度应覆盖遮阳网降温,否则其茎部易腐烂,影响成活。繁殖速度最快的当属半熟枝扦插,其苗床准备与扦插方法和休眠枝扦插法相同,区别在于:1、扦插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一般需每天观察其温度、湿度及茎部的变化情况;2、扦插时间不受限制,且生根速度极快,一般插后20天即生新根,而且取穗可一个月左右一次,只要管理适当,成活率是较高的。(盈一盆景花木场2002年6月从国外引进2分枝种苗1万株至今,用半熟枝扦插法繁殖成活已达500万株,成活率均可达90%左右。)硬枝扦插也可结合冬季修剪进行。软枝扦插在江南地区以梅季为佳,插后遮荫15天内可生根,成活率高,但要注意土壤排水,否则易得病而影响成苗率。扦插繁殖能够保持其金叶性状,还需强光照晒,不能在庇荫处栽培,否则因光照不足会退化变为绿色。金叶小檗还可嫁接繁殖,用小檗作砧木。
日常养护管理技术常规养护半年后,即可移出苗床,进行移栽定植。一般株行距可控制在30cm左右,以保持良好的通风及充足的光照。选用土地应保证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生长期出圃应带好土球以保证成活,休眠期则可裸根移栽,但应精心养护,以防脱水致使植株死亡。
由于金叶小檗生根期长,一般当年扦插苗不宜移植,最好翌年春季移植。移植时选在阴天进行,移植前施腐熟有机肥 60 t/hm2,然后整地做畦。移植前要将苗床浇透水1次,尽量要做到带土移栽,以保证移植的成活率,移植的密度可根据苗木的培育目的而定。 在 6~7月结合浇水各施1次氮肥,施尿素 150~225 kg/hm2, 当年苗高可达到 30 cm 以上、 基部 3~4 枝,即可出圃。3
主要价值金叶小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园林绿化、公路两侧绿化隔离带的优良树种。抗旱、抗寒、抗风沙的树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主流方向之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将是我国绿化的重点,因此,沙地柏、小檗、侧柏等抗旱、抗寒、抗风沙的树种将越来越受欢迎。
金叶小檗有其优秀的园林应用性,它叶色金黄,在强光照射下更觉鲜艳可爱,是城市园林中不可多得的彩叶树种。它可做图案配色的黄色系元素,做成球形点缀于园艺小品当中,也可做成各种形状的彩色绿篱、绿带、小盆景及盆栽。金叶小檗因其极强的耐寒性(种植区域覆盖整个中国)及远少于金叶女贞之病虫害的优秀性状,使得它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泛的分布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