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灌木状,直立,高1-3米。茎粗1-3厘米,有时稍分枝。叶聚生于茎或枝的上端,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25-50厘米,宽5-10厘米,绿色或带紫红色,叶柄有槽,长10-30厘米,基部变宽,抱茎。圆锥花序长 30-60厘米,侧枝基部有大的苞片,每朵花有3枚苞片;花淡红色、青紫色至黄色,长约1厘米;花梗通常很短,较少长达3-4毫米;外轮花被片下半部紧贴内轮而形成花被筒,上半部在盛开时外弯或反折;雄蕊生于筒的喉部,稍短于花被;花柱细长。花期11月至次年3月。1
生长环境朱蕉性喜高温多湿气候,属半荫植物,既不能忍受北方地区烈日曝晒,完全蔽荫处叶片又易发黄,不耐寒,除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外,均只宜置于温室内盆栽观赏,要求富含腐殖质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碱土,植于碱性土壤中叶片易黄,新叶失色,不耐旱。2
分布范围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常见栽培,供观赏。原产地不详,今广泛栽种于亚洲温暖地区。1
主要价值我国广西民间曾用来治咯血、尿血、菌痢等症。1
朱蕉株形美观,色彩华丽高雅,可种于庭院或盆栽观赏。3
栽培技术繁殖技术朱蕉常用扦插、压条和播种繁殖。
扦插繁殖:朱蕉的分枝能力差,必须培育采条母株,以6~10月剪取顶端枝条,长8~10厘米,带5~6片叶,剪短,插入沙床,保持湿润,适温为24~27℃,不低于20℃。播后30~40天生根并萌芽,当新枝长至4~5厘米时盆栽。插条应用0.2%吲哚丁酸处理2秒,可提高生根率和缩短生根天数。
压条繁殖:在5~6月常用高空压条。选取健壮主茎,离顶端20厘米处,行环状剥皮,宽1厘米,将湿润苔藓盖上,并用塑料薄膜包扎,室温保持20℃以上,约40天后发根,60天后剪下盆栽。
播种繁殖:朱蕉9月种子成熟,种子较大,常用浅盆点播,发芽适温为24~27℃,播后2周后发芽,苗高4~5厘米移栽4厘米盆。2
栽培方法土壤准备: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
栽培管理:盆栽朱蕉常用15~25厘米盆,苗高20厘米时定植。生长期朱蕉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高硝酸钾肥。主茎越长越高,基部叶片逐渐枯黄脱落,可通过短截,促其多萌发侧枝,树冠更加美观。叶片经常喷水,保持茎叶生长清新繁茂。并注意室内通风,减少病虫危害。每2~3年换盆1次。2
病虫害防治朱蕉主要有炭疽病和叶斑病危害,可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有时发生介壳虫危害叶片,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