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白娟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3-5米,枝条细弱开展;小枝圆柱形,微有稜角,无毛,幼时红褐色,老时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钝,平滑无毛,暗紫红色。叶片椭圆形,长椭圆形至长圆倒卵形,长3.5-6.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稀有突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稀中部以上有钝锯齿,上下两面均无毛;叶柄短,长5-15毫米,或近于无柄;不具托叶。总状花序,有花6-10朵,无毛;花梗长3-8毫米,基部花梗较顶部稍长,无毛;苞片小,宽披针形;花直径2.5-3.5厘米;萼筒浅钟状,无毛;萼片宽三角形,长约2毫米,先端急尖或钝,边缘有尖锐细锯齿,无毛,黄绿色;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3-4枚一束着生在花盘边缘,与花瓣对生;心皮5,花柱分离。蒴果,倒圆锥形,无毛,有5脊,果梗长3-8毫米。花期5月,果期6-8月。12

分布范围产河南、江西、江苏、浙江。生于山坡阴地,海拔250-500米。1

主要价值白鹃梅姿态秀美,春日开花,满树雪白,如雪似梅,是美丽的观赏树,果形奇异,适应性广。宜在草地、林缘、路边及假山岩石间配植,在常绿树丛边缘群植,宛若层林点雪,饶有雅趣。在林间或建筑物附近散植也极适宜,其老树古桩,又是制作树桩盆景的优良素材。3

栽培技术白鹃梅耐旱,不耐水湿,种植地点应选择向阳的高地,挖坑单植或群植。操作时,挖坑要大,坑内适当填入厩肥,或堆积的干杂肥,上面再填一层砂质菜园土。3

华北地区露地栽植,可选择白鹃梅落叶后的晚秋或早春萌动前的3月上中旬进行,此时栽植成活率最高。过早移栽土壤尚未化冻,挖苗时易过多伤害须根;过迟移栽,叶芽及花芽生长发育比较快,地上部分由于过分蒸发而影响树势的恢复,甚至影响第二年的正常生长和开花。小苗可裸根蘸泥浆或带随根土移栽,大苗最好带土球,土球直径以树冠直径的1/2为宜,土球需进行包扎。3

白鹃梅根系发达,生长旺盛,花繁叶茂,一年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要加强水肥管理。对于成活的植株,可在开花前进行第一次施肥,时间在3月上旬进行,这次施肥应以腐熟的饼类肥料为主,适当增加磷钾肥料,促进白鹃梅花芽生长。第二次施肥,宜在5月中下旬进行,这次施肥应以腐热的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促进果实成长。第三次施肥,宜在进入冬季以前,结合冬灌开沟,施以磷二铵,增加土壤温度,保证植株安全越冬。3

夏季花芽分化初期不能过于干旱,应适当浇水。冬季浇封冻水,春季及时浇灌返青水。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生长季节每20天至30天浇水1次。3

栽植三四年生的大苗,栽植前可进行重剪,减少蒸腾量,把养分集中在30厘米至50厘米高的茎干内。栽后加强管理,促成活后快速长出健壮枝条,使树冠丰满,第二年就可开出繁茂的花朵。3

定植成活后,每年在白鹃梅的休眠期进行修剪为宜。落叶发芽前,以早春树液流动前或刚开始流动时为好,即当叶芽或花芽刚开始膨大或刚吐绿时修剪。在华北地区,3月上旬为适宜修剪的时期。如果修剪过早,伤口易受冻害或旱害;修养过晚,植株新梢已抽出,同时花序也在迅速伸出,此时修剪会使养分消耗太大而影响树势。若植株要截干更新,则以秋季落叶后进行为宜。3

修剪时,注意剪除细弱枝、过密枝、徒长枝、枯枝和病虫枝,及其他影响树形的冗枝,使树冠保持圆整。花后剪除残花,以减少树体养分消耗。落叶后整形修剪,对当年生较长的枝条实行短截,以促生侧枝,形成树冠圆整美观,使来年开花繁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