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黄花石蒜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鳞茎肥大,近球形,直径约5厘米,外有黑褐色鳞茎皮。

叶基生,质厚,宽条形,上部渐次狭窄,长达60厘米,宽约1.5厘米,上面黄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隆起,叶脉及叶片基部带紫红色。

先花后叶,花葶高30-60厘米,伞形花序具5-10朵花;花具梗,黄色或橙色,稍两侧对称,长约7厘米;花被筒部长不及2厘米,裂片6,边缘稍皱曲,宽约1厘米;雄蕊6,与花柱同伸出花被外;子房下位,3室。蒴果每室有种子数枚。开花时没有叶,长叶时不开花。

花期 7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果期 10 月。

鳞茎可制酒精,可提取石蒜碱,也可作农药。1

生长环境

黄花石蒜,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2

忽地笑由于是黄色的,因而经常被人称为黄色石蒜,黄色蟑螂花及各种土名,拉丁文学名为【Lycoris aurea (L’ Her.) Herb】金色灿烂忽地笑的花朵,给人以愉悦和惊喜,其名也因此而得。它的寓意是幸福之意,花语是快乐的,喜悦的,高兴的,可以代指任何美好欢乐心情。外貌和彼岸花(石蒜)较为接近,但反卷和反皱程度及花瓣,叶片有一定的差别,毕竟它们是同属不同种的姐妹。

分布于日本、缅甸、中国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2,300米的地区,见于阴湿山坡,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鳞茎椭圆形,株高50~60厘米。叶片线形。广州地区5~6月先叶后花,花茎直立,有花5~10朵,花径5~7厘米,鲜黄色,花瓣反卷,雌、雄蕊外露。1

忽地笑原产我国的南方,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旱,怕积水和暴晒,对土壤要求不严。植株在冬季和夏季都呈休眠状态,其管理较为粗放,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休眠期注意控制浇水,雨季也要注意排水,以免因土壤积水造成鳞茎腐烂。

主要价值园林应用

可在疏林下作地被,也可植于花境、岩石旁、草坪边缘等处,还可盆栽观赏。

药用

忽地笑为传统外用良药,其鳞茎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肿毒疔疮、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栽培技术

忽地笑多以分鳞球茎的方法进行栽培繁殖。分鳞球茎时间以 4 月至 6 月为好,此时老鳞球茎呈休眠状态,外表皮较松弛。可选择多年生、具多个小鳞球茎的健壮老株,将小鳞球茎掰下,尽量多带须根,以利当年开花。

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半阴处进行种植,亦可用肥土盆栽。栽植深度约为鳞球茎直径的2/3 至 3/4。地植株行距以 10 至 15 厘米、盆栽以每盆 3 至 5 株为宜。栽后浇透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新根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2℃至 30℃,一般栽后 15 至 20 天可长出新叶。

忽地笑适应性强,喜阴湿环境和含腐殖质的肥沃沙壤土及石灰质壤土。较耐寒、耐盐碱,不耐旱,怕水涝和暴晒。地栽忽地笑除要经常浇水外,一般不必过多的施肥。若施肥时,可施用一些速效性的化学肥料,以促进叶片营养生长;3 月至 4 月间可施少量追肥,以促进鳞茎增大;6月至 7 月植株休眠期,可施用少量的有机肥。夏季开花前如遇干旱天气,需连续浇 2 至 3 次透水,当花茎逐渐开始抽出时,可结合浇水追施一次稀薄的腐熟磷钾肥。接近休眠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并停止施肥。冬季其鳞茎可留地越冬。

忽地笑还可以进行水培观赏,其方法是:每年 6 月以后,当忽地笑地上的叶片脱落完全时,将鳞球茎从土中挖出,注意尽量保持其根系的完整。用 25℃至 30℃的温水加少许高锰酸钾浸泡根部 24 至 36 个小时,然后放入盛水的器皿中,以碎石子固定,置于室内通风、光线充足处。一般 10 至 15 天即可开花。花期内,除了及时添加水外,一般不需施肥。花谢后,可剪去花茎将鳞茎重新植入土中养护至来年。

忽地笑的病虫害主要为炭疽病,应及时剪除病叶,并用 50%托布津 500 倍液进行喷洒防治。34

名字由来

“蟹爪丝瓣竞缠绕,彩团绣球韵独稀。终日缄口暗蓄势,秋来涣涧笑满川。”忽地笑是一种花叶具佳而且又非常奇特的植物:其原本繁茂的丛丛碧叶,每逢初夏时节,会毫无声息地凋零,消失得无影无踪;仲夏,其花茎又在忽然之间拔地而起,绽放出风韵独具、金色灿烂的花朵来,给人以愉悦和惊喜,其名也因此而得。

花语

忽地笑因为全株有剧毒,所以关于它的花语和传说都附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传说忽地笑是恶魔的温柔。是天堂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却被众恶魔们遣回来了,但因为回不了天堂而仍徘徊在黄泉的路上,众恶魔因为不忍心,于是同意让忽地笑开在此平凡路上,给那些离开人界的亡魂们一个指引与安慰。所以,它的花语为:死亡的爱、爱的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