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浮叶眼子菜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茎发达,白色,分枝,茎圆柱形,多分枝,节处生有须根。直径1.5~2mm,通常不分枝或极少分枝。浮水叶革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为卵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圆形或具钝尖头,基部心形至圆形,稀渐狭,具长柄;叶脉23-35条,于叶端连接,其中7-10条显著;沉水叶质厚,叶柄状,呈半圆柱状的

线形,先端较钝,长10-20厘米,宽2-3毫米,具不明显的3-5脉;常早落;托叶近无色,长4-8厘米,鞘状抱茎,多脉,常呈纤维状宿存。穗状花序顶生,长3-5厘米,具花多轮,开花时伸出水面;花序梗稍有膨大,粗于茎或有时与茎等粗,开花时通常直立,花后弯曲而使穗沉没水中,长3-8厘米。花小,被片4,绿色,肾形至近圆形,径约2毫米;雌蕊4枚,离生。果实倒卵形,外果皮常为灰黄色,长3.5-4.5毫米,宽2.5-3.5毫米;背部钝圆,或具不明显的中脊。花果期约7-10月。1

浮萍眼子菜又名:飘浮眼子菜、水案板、水菹草、西藏眼子菜。属眼子菜科,多年生草本,漂浮于稻田水面,根状匍匐茎,具红色斑点。茎少分枝。有浮水和沉水两种叶,沉水叶常为叶柄状,线形;浮水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钝圆,基部心形或下延于叶柄,叶柄长于叶片。总花梗租短;穗状花序,圆柱形,具较紧密排列的花,黄绿色;雄蕊4个,雌蕊4个,小核果,生于水塘或水田中。1

生长环境生于池塘、水田和水沟等静水中,水体多呈微酸性至中性。

分布范围广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引种栽培国内各地。亚洲、欧洲,北美洲及非洲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1

生长习性喜温暖、水湿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也耐半阴,怕干旱。生长适温15~28℃,温度低于10℃时生长停止,冬季能耐一1 5℃低温。

主要价值适合静水水面栽培,尤其在溪沟边配置,水流速度要平稳,有缓冲。也适合水族箱栽培,既有浮水叶又有沉水叶,效果特别好。2

繁殖培育生长期切取地下茎上的分生植株进行繁殖。在苗期,因眼子菜茎细弱,生长速度慢,要及时清除水中杂草与防治虫害。并追施1~2次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在生长期内要及时加 深水位,以防植株浮于水面而被光照灼死顶芽。

解剖特征茎具皮下层,皮层中有发达的散生机械束;维管柱为“多束型”,内皮层由胞壁明显为U型增厚的细胞所组成;花序梗具4束维管束,并伴有发达的散生机械束。

防除技术防除时期:

稻田杂草的除治时期相当重要。过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过晚,不仅不能杀死杂草,还会给水稻造成药害。据我们观察,防除浮叶眼子菜的最佳时期应是选择在水稻插秧后一个月内,水稻进入分蘖期但稻叶尚未封垄前,浮叶眼子菜出土叶片展开,由红转绿时,正是除治浮叶眼子菜的关键时期。3

防治方法:

浮叶眼子菜,属眼子菜科,多年生草本,除治的化学药剂很多,但生产上的使用效果却参差不齐。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参考。

1、每666.7m2用5.3%丁西颗粒剂1.5——2.0Kg撒施除治。用药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若气温超过28℃易产生药害,故应慎用。

2、每666.7m2用61.7%五二扑颗粒剂300—450克拌成药土20——30Kg均匀撒施。

3、每666.7m2用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00—200克拌湿润过筛细土20—30Kg,撒施药土后保持3—5cm水层5—7天。防除效果更好。

4、每666.7m2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65—100克拌湿润过筛细土20—30Kg,均匀撒施。保持3—5cm水层7—10天,防除效果会更好。

5、每666.7m2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40—50克,加20% 2甲4氯水剂30ml,拌湿润过筛细土20—30Kg,均匀撒施。保持3—5cm水层7—10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