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分类的现状和依据我国的土壤分类是在借鉴国外土壤分类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土壤分类体系,20世纪初期借鉴美国的马伯特土壤分类制50年代后采用了前苏联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制经过1958年和1978年的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发现了许多新的土壤类型,至1984年拟订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修订稿),划分了土纲、土类、亚类等单元。1992年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立了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233个亚类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这一分类系统的逐步改进和制订,代表了全国土壤普查的科学水平。该体系也称为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分类体制。1

具体分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影响下,我国从1984年开始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通过研究和不断修改补充,提出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5)。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该系统分类中共设立了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他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也分为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土族和土系。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三级为基层分类级别。1

特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我国以前的土壤分类相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该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有严格的定量指标和明确的边界,还有一个完整的检索系统,反映了当前国际土壤分类的潮流和方向(定量化),也便于土壤分类的自动检索。

二、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纲名称大多为当今世界上土壤分类中常用的名称,在土壤命名上采用了连续命名法,也便于国际交流。

三、具有中国特色。该系统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层等具我国特色的诊断层,建立了包括灌淤土、堆垫土、肥熟土和水稻土在内的人为土纲I对热带、亚热带土壤划分出了铁铝层和低活性富铁层,提出了铁铝土纲和富移上上纲对于干旱土划出了干旱表层和盐磐,这对干旱土纲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