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道格拉斯DC-4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历史

道格拉斯公司于1933年推出DC-1,1934年为了与波音公司的B-247抗衡,再推出加长型的14座DC-2(我空军使用者称为「大达机」),航空公司反应不错,1935年,道格拉斯公司推出了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运输机DC─3,它为发展和建立可靠的世界航空网、促进航空运输所作的贡献是其它任何一种无法比拟的。DC─3可载客21─36人,巡航时速290公里,航程2400公里。DC─3的军用型号为 C─47。DC─3共生产了约11000架,几乎世界上所有大型航空公司和众我小型航空公司都使用过这种飞机。苏联也大量仿制过DC─3,改称为里─2.。波音和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首先采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属蒙皮的悬臂式下单翼设计、可收放式起落架、襟翼、变距螺旋桨、机体除冰设备、自动驾驶仪、双套操纵系统和飞行仪表。它们为现代运输机奠定了基础。1943年1月,美利坚合众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 “星座”式飞机首次试飞,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密封舱的运输机,这使它在高空飞行时舒适性大为提高。今天的大多数运输机都采用密封舱式。

从30年代至50年代的20年间里,由于飞机的续航力有限,曾使水上飞机(或水陆两用机)一度大行其道,如德国多尼尔公司的Do-X型等;美国泛美航空也曾使用波音公司制造的B-314飞艇,运作于「中」美间定期航线(旧金山至上海及香港等地),中国航空公司也曾使用过Loening公司的C2H水陆两用飞机(洛宁机)经营长江航线,直至中航引进DC-2后方才退居第二线,抗战时期还曾纳编为我空军后备兵力。

二战期间发展的道格拉斯DC-4/C-54是第一种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的客机/运输机。战后更有许多航空公司把战时军用剩余物资的C-54运输机改装为DC-4民航机使用,我国民航空运公司(CAT)及中华航空均在其中。同时为了和星座机竞争,道格拉斯公司还研制了DC-4的加长型,86人座的DC-6(军用型称为C-118,曾为我国「中美号」总统座机,到70年代初期被另一架波音720「中美号」取代),于1947年4月投入使用,后来又特别为泛美航空的大西洋航线设计了加长型的DC-7。与此同时的DC-5,则是种没有被大规模运用的小型飞机。

二次大战结束带来民用航空运输的兴旺发达。1946年,全球空运旅客达1800万人次,其中三分之二是美国国内航空公司运送的。但当时使用的往复式飞机,不仅速度慢,而且因为飞行高度低,飞机易受大气乱流影响,天气不好时多数乘客呕吐不止,十分难受。大战时期因军事需要世界各地兴建的大型机场为战后民航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喷射发动机的出现适时为民航机喷射化奠定了基础。喷射机投入使用是民航技术另一次跃升,不仅使民航飞机的速度提高,而且使飞行高度跨举到平流层,提昇了安全性和舒适性。

发展机型DC-41938年,DC-4是DC-3的后继机型,比DC-3更大、更先进,装载4台发动机,可洲际飞行。1942年2月14日,具有独特外形的DC-4首飞,但它一开始是为美国军方研制的,称为C-54。它的民用机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生产出来。战后许多剩余的军用机型后来转入商业服务。2

DC-51940年道格拉斯DC-5能容纳16名乘客,其设计航程比较短,是道格拉斯系列中最乏名的飞机。在40代,许多航空公司取消订单,结果使DC-5只生产出5台。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道格拉斯公司正转型为生产军用飞机,而DC-5为其中的表表者。

DC-64619年到1958年间生产的一种活塞动力商用客机/运输机,道格拉斯DC-6是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生产。最初是为从事军事运输而设计的,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道格拉斯公司便将DC-6改为民航运输,在中远程航线上对抗洛克希德公司的星座式飞机。DC-6的美国空军军用型号是C-118"举重霸王",美国海军在1962年和空军统一编号之前则称其为R6D。

DC-71953-1958年投产道格拉斯DC-7,也是道格拉斯公司最后的螺旋桨活塞引擎飞机,其直接取代型号是波音707及DC-8。

DC-81958年4月,道格拉斯公司在波音707之后也推出了四发动机的DC-8喷射客机,一年后向联合航空及达美航空交付第一批。

DC-91965年2月,道格拉斯公司推出外型与性能均类似的DC-9,同年投入市场竞争,DC-9较占上风并有多种发展型,不断加长到DC-9 Super 80才被改称为MD-80。

DC-101971年8月,DC-10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后并入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简称麦道公司)应美国航空公司的需求而研制的三发中远程宽机身客机。3

同型号演变DC-4-1009民用型,载客44人。

DC-4-1037带货舱门的C-54机型。

DC-4M-1“北极星”Canadair公司为加拿大皇家空军研制的机型,装载罗尔斯·罗伊斯Merlin发动机。

DC-4M_2“北极星”采用了增压机身和方形舷窗。

(另外还有超过1000架为美国军方制造的机型,命名为C-54)4

性能数据技术数据乘员:89人

机长:28.6米

翼展:35.8米

机高:8.4米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四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发动机:4台普-惠TwinWasp活塞发动机

最大飞行速度:451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3,510千米5

重量 空机 19,640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33,100 公斤 73,000 磅

结构特点采用梯形下单翼;机翼上安装4台普-惠TwinWasp活塞发动机;弧形垂直尾翼连接大型背鳍,水平尾翼下置4

重大事件“空军一号”的身世曝光“空军一号”本来是美国空军对美国总统乘坐的专机的一个无线电呼叫代号。从前,任何一架美国空军运输机都可能成为“空军一号”。而由美国海军陆战队负责,每天在白宫前草坪上来来去去的总统专用直升机,则被称为“海军一号”,其中“夜鹰一号”就是“海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的飞行代号。通常情况下,美国总统很少乘坐被称为“陆军一号”的陆军直升机。根据惯例,任何为美国总统服务的飞机都被冠以“空军一号”的称号。随后,“空军一号”也就成了美国总统空中客车的代名词而被收入词典。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乘坐一架波音314客机前往卡萨布兰卡,开了美国总统乘坐专机的先河。罗斯福总统在任时的专机道格拉斯DC-4型被称作“圣牛号”,它的后备飞机则叫做“格斯威尔二号”。这种机型和它的后续机型DC-6在杜鲁门执政期间曾被称作“独立号”。艾森豪威尔使用的洛克希德公司的“星座”飞机,被冠以“鸽子二号”,其后的另一架洛克希德“超星座”飞机则被称为“鸽子三号”。6

国泰DC-4型客机被战机击落1954年7月23日早上(2019GMT,香港时间0419),机身编号VR-HEU的国泰DC-4型客机,载着6名机组人员及12名乘客从曼谷返港。此班机原由新加坡起飞,停曼谷后继续返港。早上0840(香港时间),飞机以9000英呎高度,飞至海南岛以东30海浬之公海上空,位于国际航线之内。机长及副机长发现飞机两侧分别各出现一架螺旋桨战机(按事后中共资料,两机实为解放军空军La-11型苏制战机)。发现战机后不久,国泰飞机突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受战机射击。客机的一号引擎、四号引擎及油箱被击中及即时起火,火势更向四处蔓延。

至于机舱内,当时情况亦一片溷乱。机舱的窗户被打碎,机身出现大破洞,空气中充满硝烟。机上一名空中服务员中枪当场身亡,驾驶舱部份仪表被打坏。副机长及机上一名机械士冒险走向机尾,向乘客派发救生衣及毛毡。机上华籍通讯员按指示立即发出求救讯号,并在飞机堕海前不停重覆。机长则在两战机之间不停作出机动闪避,并从9000英呎急速向下俯冲。飞机先后失去尾舵、襟翼。下降至1000英呎高度以下,两架战机方才停止攻击。在攻击开始后约两分钟,飞机以160节的速度,在海面成功迫降,右边机翼与机尾在迫降时折断。部份生还者成功离开下沉中的飞机残骸。机长及副机师待证实解放军离去后,约于两分钟之后方才爬上充气式救生艇,并救起其馀各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