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F-86战斗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沿革概述

F-86 佩刀的历史要追溯到美国海军的 NA-134 项目。此时太平洋战争渐进高潮,美国海军正计划获得舰载喷气式飞机,并希望能在奥林匹克王冠行动(Operation Olympic-Coronet),即 1946 年 5 月登陆日本之前进入现役。海军已经计划发展 4 种战斗机:沃特(Vought)XF6U-1 海盗船(Pirate)、麦克唐纳(McDonnell)XFD-1 鬼怪(Phantom),麦克唐纳 XF2D-1 女妖(Banshee)和北美 XFJ-1狂怒(Fury)。

NA-134 项目在 1944 年深秋开始。NA-134 采用机头进气的桶状机身,下置平直薄机翼和平直平尾布局。并承袭了 P-51D 的层流翼型。发动机是一具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TG-180 涡轮喷气机,这实际上是按许可证生产的德.哈维兰(de Havilland)顽皮鬼(Goblin)发动机。TG-180 军用型号是 J35,是 11 级轴流涡喷发动机,海平面推力 1,815 千克。海军在 1945 年 1 月 1 日订购了 3 架 NA-134 原型机,军用型号 XFJ-1。1945 年 5 月 28 日,海军核准了 100 生产型 FJ-1(NA-141)的合同。

就在北美着手设计海军 XFJ-1 的同时,USAAF 颁布了一个中等航程的昼间战斗机规格需求,规格要求该机还能作为护航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使用,速度不低于 965 公里/小时,因为当时正在研制中的共和(Republic)XP-84 雷电喷气(Thunderjet)已承诺达到 944 公里的时速。1944 年 11 月 22 日,北美向航空队提交了由 XFJ-1 派生的 NA-140,结果给 USAAF 留下了好印象。1945 年 5 月 18 日航空队签定合约购买 3 架 NA-140 原型机,军用型号 XP-86。

F-86是美国原北美航空公司研制的美国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是美国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的代表,是美国、北约集团及日本在五十年代使用最多的战斗机,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共生产了11400架左右。1945年5月开始设计,1947年10月原型机试飞,1949年5月开始装备部队。F-86曾在朝鲜战场上与苏联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米格-15战斗机进行过较量。F-86凭借更先进的雷达瞄准具(但实际上这种瞄准具性能、可靠性并不高),更灵活的俯冲和中低空机动性能,后期型更密集持久;该机不过是对早期型号的米格15占有优势,但非压倒性优势。它的真正对手是米格15比斯。我军在朝鲜空战中共斩断211把“佩刀”。F-86若被命中2发23航弹或1发37航弹(除非出现哑弹)足以将其斩断,若被命中1发23航弹足以重创佩刀。现北京军博馆藏1架由台军起义飞行员徐廷泽上尉驾驶的F-86F战斗机,大汤山空军博物馆则有一架巴基斯坦空军捐赠的军刀6计划改进的巴基斯坦空战英雄驾驶过的F-86战斗机。

F-86有A、D、F、H、K、L等型。使用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南斯拉夫、土耳其、日本、泰国、菲律宾和韩国等。F-86早已退出现役,现存美国海军武器研究中心已修改成无人驾驶靶机,用于作战训练以下内容适合F型。2

设计

其设计来自于北美人航空公司在1945年向美国海军提出的XFJ-1原型机的空军改良版。它活跃于整个朝鲜战争用以应付由苏联制造的米格15。F-86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最主要对手米格-15相较之下,最大水平空速较低,最大升限较低,中低空爬升率较低,但是它的高速性能下的控制性较佳,运动敏捷性高,也是一个稳定的机枪平台,配合雷达瞄准仪。它亦是美国第一架装设弹射椅的战斗机。

武器系统包括6挺勃朗宁M2HB 12.7毫米机枪,6挺机枪的子弹会于离机首1000尺汇集于一点。另外它可以携带2000磅炸弹或8支5寸无导向火箭。到H型则更改为4门20毫米口径航炮。

衍生型号F-86A

F-86A是佩刀系列的第一种,北美人公司于1946年11月接到33架生产订单,此时XF-86第一架原型机尚未试飞。第一架A型于1948年递交美国空军,直到1949年生产结束。33架中绝大多数用于测试和评估,并未进入部队服役。

真正进入美国空军单位服役的F-86A是从第二批188架订单开始,1949年3月到9月之间全部生产完毕。最后一批333架生产订单是在1949年2月获准,同年10月开始运交军方。

F-86B

为了改善未经整理跑道的起降性能,美国空军提出加大轮胎设计的需求。这一批佩刀机因为差异甚大而将编号改为F-86B。然而增加轮胎尺寸的工作联带引发其他相关结构与系统的变更,使得设计工作愈加复杂。等到高压力轮胎与新的刹车系统成熟之后,这项变更需求反而不再适用,北美人公司在1945年底建议将原先190架F-86B订单拆成188架A与2架C型。经过美国空军同意之后,F-86B项目正式废止。3

F-86C

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46年提出穿透战斗机需求案之际,北美人公司以F-86A为蓝本大幅修改之后,提出F-86C与麦克唐纳公司的XF-88战斗机以及洛克西德公司的XF-90战斗机同台竞标。

F-86D

20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政府首次面对被苏联战略轰炸机直接攻击本土的局面,开始了一个庞大的防空发展计划。在这一背景下,USAF 选定诺斯罗普 F-89 作为北美空防截击机,但是 XF-89 原型机出现的问题使空军在考虑万一F-89 计划失败后的替代方案。入选的型号有由洛克希德 TF-80C 改进的 F-94 和 F-86 的重大改进型,即F-86D,绰号“军刀猛犬”(Sabre Dog)。F-86D 是第一种单座的全天候截击机,由高度自动化的雷达引导截击系统提供全天候操作能力。搭载具备后燃器的J47-GE-17涡轮喷射发动机,并且具备微电脑控制的燃料分配系统。这套系统当飞行员推动飞行杆时,由微电脑根据进气量、发动机与后燃器的运作状况来决定供给多少燃料,避免造成无谓的浪费。F-86D的机鼻也安装一具AN/APG-36雷达,为了空出雷达装设空间,原先的机首进气口下移,改变为类似F-16的下颚式进气。

武器方面,可搭载24枚2.75英吋的“巨鼠”航空火箭(FFAR),没有装备机枪和机炮。

F-86E

白昼型“佩刀”,北美公司于 1949 年 11 月 15 日以内部编号 NA-170 开始了最初的工作。1950 年 1 月 17 日军方和北美公司签订了购买 111 架 F-86E 的合同。在外表上 E 型只在水平尾翼前多了一个用于包覆机械传动装置的鼓包而飞机内部却有了重大的变化。而且 E 型采用了推力 2,360 千克的 J47-GE-13 发动机。4

F-86F

F-86F属于白昼型佩刀机的主要型号,F型装备了推力更大的J47-GE-27发动机。F-86F携带两个副油箱时的作战半径达到690公里,该型机装备LABS(低空轰炸系统),专门用于投放小型战术核武 MK12 原子弹。

1958年八二三炮战,台湾空军在美军陆战队323战斗机中队技术人员的支援下,以“明星计划”为代号将当时仍在机密保护中的40套响尾蛇导弹与导弹挂架装备于台湾空军的F-86F战斗机上。同年9月24日九二四温州湾空战,1958年9月,我军歼-5编队与台湾空军24架F-86编队在浙江温州地区上空遭遇,空军飞行员王自重因掉队被其中12架F-86围困。王自重单机击落敌两架F-86后,被F-86携带的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战中空空导弹取得的战绩,台湾空军的F-86F于1977年除役。3

F-86H

专用战斗轰炸型,北美公司建造了473架,配备有低空轰炸系统(LABS),并具备携带核武器的能力。

F-86K

北约版本的F-86D,火控系统为MG-4,武器为四门20毫米M24A1机炮,配有APG-37雷达。
  

F-86L

将F-86D做了新的功能升级,它的刀片状天线在右翼前下方的机身上。AN/ARC-27 无线电通信系统换成 AN/ARC-34,延长了翼梢和机翼前缘,修改了座舱的布局,装有提高功率的发动机。

RF-86A

F-86A的侦察型,最后被 RF-86F 取代。4

RF-86F

侦察机,保留了6挺12.7毫米机枪,在座舱底部左侧水平横向安装1台K-22或K-24长焦距照相机,再利用对侧的反光镜将下面景物反射到照相机镜头内。因此座舱下部的机身截面形状不再是圆弧形而变成了方形。然而这种改装的侦察机因反射镜抖动造成成像效果不佳,美军对此并不满意。

美军对“烟灰缸”改装侦察机的平庸效果心有不甘,所以又启动了“干草机”(Haymaker)改装计划。这个改装计划是将原来F-86F的6挺12.7毫米机枪的空间作为照相机的安装位置,机载机枪只能被拆除,因此所有与武器相关的测距雷达和瞄准具也一并拆除。安装的照相设备中,1台K-17照相机安装在前部机身中线,座舱下方两侧各装1台K-22照相机,其中K-22照相机各自向内倾斜5°(左侧照相机拍摄右下方,右侧照相机拍摄左下方)。所以在RF-86F机体下方有3个突出的照相机窗口整流罩。中线照相机由于是垂直安装的,导致照相机主体部分和胶卷筒突出,因此不得不在原来两侧机枪枪机部位增加了1对突出的整流包。为了欺骗敌机,还在RF-86F机头两侧原机枪口位置画上假的机枪口。为了修正改装照相机所造成的重心改变,在RF-86F前机身加了340千克配重,在原机枪射口面板内侧加装3片铅板配重,同时在雷达舱也加了配重。1953年6月“干草机”改装计划完成正式交付。

尽管RF-86F“佩刀”的侦察型改装很成功,但美国空军还是选择了共和飞机公司的RF-84F“雷闪”作为下一代战术侦察机。不过RF-86F在朝鲜战争后仍继续参与了各个热点地区的侦察行动,当年台湾海峡上空“刺刀见红”的搏杀中,RF-86F就是挑起事端的元凶之一5。

装备国家意大利

1957 年英国淘汰的 180 架“佩刀”船运到意大利。有一架(XB733)在转运过程中坠毁。意大利把“佩刀”作为纯防空飞机使用,准备装备高速火箭和意大利国产 SISPRE C-7 空空导弹,但最终“佩刀”对这两者都没能用上。1961 年意大利空军“三色箭”飞行表演队成立,装备 6 架 F-86E(M)。1963 年 2-6 月意大利提供 5 架“佩刀”支持在比属刚果的联合国维和任务,这些飞机由菲律宾派出的一个特遣队驾驶维护。1963 年意大利开始装备 F-104G,最后一架 F-86E(M)于1965年3月退役。

加拿大

1949 年当加拿大加入北约时,该国空军面临着必须升级和扩大的问题。作为当时西方最好的单座战斗机,“佩刀”自然成为加拿大空军的首选。但是当时加拿大国内有些势力不希望空军中再增加美国造的飞机,而是希望引进英国的机型。作为妥协加拿大政府决定购买许可证在国内生产“佩刀”,这是第一个这样做的国家。

1949 年 8 月加拿大政府向蒙特利尔加拿大航空公司订购了 100 架“佩刀”。根据协议“佩刀”将在蒙特利尔附近的卡提尔维勒(Cartierville)组装,图纸和部件由北美公司提供。加拿大生产的“佩刀”和北美公司在加州生产的 F-86A 几乎是一样的。发动机选用了通用的 J47-GE-13。

尽管第一架加拿大生产的“佩刀”基本是用美国部件组装的,但到了生产结束的时候,订货量翻了十倍而发动机和多达 85% 的部件是在加拿大生产的。最后一款加拿大“佩刀”(CL-13 Mk 6)是所有许可生产的“佩刀”中质量最好的4。

南斯拉夫

1958-59 年南斯拉夫空军接收了 122 架英国空军还给美国的“佩刀”F.4。该国是少有的同时使用西方和苏联飞机的国家之一。在 1950 年代末期的边界冲突中,南斯拉夫的“佩刀”击落一架匈牙利的米格-15。这批“佩刀”中的 8 架最后给了洪都拉斯,第一架于 1976 年交付。个别“佩刀”直到 1990 年代还在飞行。

希腊

当加拿大开始生产更新的 Mk 5 和 Mk 6 后,加拿大空军大多数的 Mk 2 和 Mk 4 在改装了“6-3”机翼后卖给了其他国家。从 1954 年 7 月开始希腊一共接收了 104 架二手“佩刀”。第一架 Mk 2 于 1954 年中交付,装备了 112 联队 341 中队。1955 年同一联队的 342 和 343 中队都装备了“佩刀”。这批“佩刀”一直使用到 1960 年代退役为止。

土耳其

与希腊一样,土耳其也在同一时间装备了 105 架 F-86E(M)。希土两国关系一直紧张,为了搞平衡,卖给两国的飞机质量一样,数量也是 1:1。这些飞机装备了 141,142,143 中队。本来这些“佩刀”是用来保卫北约的,但在两国冲突时也会上演兄弟相残的闹剧。

洪都拉斯

8 架原属皇家空军后属于南斯拉夫的“佩刀”于 1967 年 7 月交付给该国空军。它们还赶上了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足球战争”。有几架“佩刀”一直服役到 1980 年代直到被法国“超神秘”取代。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在 1956 年获得 6 架 Mk 6(也可能是 Mk 4),编号是 2021-2026。飞机由第 10 中队使用,有四架在事故中坠毁。其余 2 架 1966 年退役。

南非

南非空军 1955 年定购了 34 架 Mk 6。南非空军在朝鲜曾经使用过一个中队的“佩刀”,但战后这些飞机还给了美国。这批 Mk 6 于 1956 年开始交货。17 架 Mk 6 的机身标志以荷兰语写成,装备第一中队,另外 17 架以英语写成,装备第二中队。这批飞机的编号是 350-383。Mk 6 在第二中队服役到 1964 年才被“幻影”IIICZ 取代。而第一中队的 Mk 6 一直服役到 1976 年,后来被“幻影”F1 取代。

西德

西德空军定购了 225 架 Mk 6,这款飞机成为新组建的西德空军的主力。第一个装备“佩刀”的是 JG71“里希特霍芬”联队,第一任指挥官是著名的哈特曼少校,有史以来的第一王牌,在二战中击落 352 飞机。他的部队于 1959 年 6 月 6 日接收了第一架 Mk 6。西德空军的“佩刀”主要用于对空作战,但偶尔也承担对地攻击任务。在服役中很多 Mk 6 改装为响尾蛇导弹载机。1964 年 JG71 换装了 F-104G,另外 2 个“佩刀”联队分别在 1964 年和 1966 年换装了菲亚特 G.91R。

巴基斯坦

1965 年的印巴战争后美国对巴基斯坦实行禁运。为了缓解窘境,1966 年巴基斯坦设法从西德搞到了 90 架二手 Mk 6。这些“佩刀”参加了 1971 年的印巴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佩刀”获得了巴空军 141 次胜利中的大部分,战果中包括“蚊:式,米格-21 和苏-7。巴国空军的 Mk 6 在发生一系列疲劳事故后于 1980 年全部退役。6

阿根廷

阿根廷原本定购了 36 架 Mk 6,但是后来不得不取消了订单。因为当时的皮隆总统手里没有外汇可以用来付款。

以色列

1955 年以色列定购了 24 架 Mk 6。是 1956 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使得加拿大政府取消了订单。当时至少有 8 架飞机已经造好,有一架都喷好了以色列标志。以色列后来购买了达索的“神秘”IV。

孟加拉

1971 年印巴战争后东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新政府继承了巴基斯坦军队撤退时遗留下的 5 架 Mk 6。这 5 架飞机一直使用到 1973 年,后来因为缺乏备件而停飞。

澳大利亚

全球最后生产的“佩刀”大概就在澳大利亚联邦公司。该公司生产的“佩刀”被公认为是各种改型中性能最好的。从 1950 年代早期澳大利亚开始设法获取喷气战斗机。澳国最初选择了在国内许可生产英国的霍克 P.1081。但是由于霍克兄弟公司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暇帮助澳国建立生产能力,因此这个计划于 1950 年 10 月被废弃。澳大利亚的目光开始转向“佩刀”。

马来西亚

1969 至 1971 年澳向马来西亚提供了大约 18 架 MK32,第一架在 1969 年 10 月抵达马来西亚。飞机的编号是 A94-353/354,-359,-362/365,-367,-369,-371。两架已经不能飞行的“佩刀”(A94-356 and A94-357)则用于辅助训练。1971 年 11 月再次交付 6 架(A94-946,-948,-978,-979,-983,and -987)。马来西亚空军第 11 中队至 1978 年四月为止一直在使用这些飞机,后来它们被美国的 F-5A 和 F-5B 所取代。其后这 6 架中的 5 架于 1976 年 8 月被转手给印尼,A94-983 被还给澳大利亚用于飞行表演。

印度尼西亚

1973 年 2 月印尼定购了 18 架二手澳国“佩刀”,它们取代了已经不堪使用的米格。所有“佩刀”都配属给第 14 中队。1976 年 7 月印尼从马来西亚购买了 5 架“佩刀”用于补充消耗。1980 年代初“佩刀”被 F-5E/F 取代。

英国皇家空军

在 1950 年代早期加拿大的“佩刀”是西欧空中防线上唯一可用的后掠翼战斗机。那时皇家空军还在使用老式的格洛斯特“流星”和德哈维兰“吸血鬼”,新款的后掠翼战斗机比如超级马林的“雨燕”和霍克的“猎人”都还未投产。1953 年初英国人有点不情愿的决定采用加拿大产的“佩刀”来填补战力空缺。通过美国设立的共同防御基金皇家空军获得了 430 架 Mk 2 和 Mk 44。

性能数据

基本资料

乘员数:1人

生产商:北美航空公司

造价 USD$178,000

尺寸数据:

长度:11.44米

翼展:11.32米

高度:4.47米

机翼面积:29.20平方米

重量数据:

空重:457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7359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960千米/小时(高度10700米)2

实用升限:15000米

航程:1060千米

作战半径:750千米(挂两个副油箱)

续航时间:2.9小时7

推重比:0.6588

动力

发动机 1 x 通用电气 J-47 涡轮喷气发动机

推力 5,200-10,000 磅 24 千瓦

武器系统

机枪 6 x 0.5 寸(12.7 毫米)勃朗宁M2.50机枪

炸弹 2,000 磅(900 公斤)

火箭 8 x 5 寸(127 毫米)火箭

服役事件

1、1951年9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安州地区与美国空军进行的空中作战。当日15时许,美国空军出动作战飞机5批112架,袭击朝鲜顺川、安州、平壤等地区铁路。志愿军空军第4师32架飞机奉命起飞迎击。第12团副团长李文模率领16架米格-15型歼击机,在苏联空军112架飞机配合下,在6000米高度直飞安州。飞至安州上空时,与20余架美机遭遇,双方相距仅1000米。李文模编队来不及区分兵力即投入战斗。1大队大队长李永泰率队攻击左下方8架美军F-84型战斗轰炸机。2、3、4号机先后开火,因射击角度不当未获战果。随后,2批8架美军F-86型战斗机从左、右后方偷袭。李永泰左转上升占位准备反击时被美机击中,僚机权太万随即将美机驱逐。李永泰迂回到美军2号机尾后实施攻击,因航炮已被打坏,攻击未成,左转弯退出后,遭4架美军F-86型战斗机围攻。李永泰临危不惧、沉着应付,上升高度至12300米摆脱美机,驾驶中弹30余发、受伤56处的飞机安全返回基地。5号机陈恒、6号机刘涌新在掩护李永泰、权太万的过程中,与6架美机格斗。陈恒在其驾驶的飞机被击中后,跳伞成功。刘涌新驾机击落美军F-86型战斗机1架,后飞机被美机击中,因跳伞高度过低而牺牲。
  此战,志愿军空军首次参加100余架飞机的大规模空战,首创击落美国空军F-86战斗机记录9。

2、1952年2月2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军在朝鲜肃川地区上空进行的空中作战。当日10时33分,在朝鲜平壤以南大同江一带发现8架美军F-80型战斗轰炸机,高度6500米;另有28架F-86型战斗机向昌城一带进犯,其中6架经定州至宜川后,转向朔州地区活动。13时39分,志愿军空军第4师第10团出动22架米格-15型歼击机,以团“品”字形编队,高度7000~8000米,时速800千米,经铁山沿朝鲜西海岸飞往平壤以南地区,打击美军F-80型战斗轰炸机小机群。编队至清川江上空时发现12架F-86型战斗机北犯。为执行打敌战斗轰炸机小机群任务,置这群敌机于不顾,领队长机吉世堂率队下降高度向目标区继续前进。至肃川上空时,3大队大队长邹炎发现美机企图尾随攻击志愿军空军机群,随即右转率6号机周永宽追击4架F-86型飞机,至大馆洞地区时又发现6架F-86型飞机,从其右后上方追来,企图袭击志愿军空军的机群。空战中,2架美机咬住邹炎的飞机,邹炎即上升至7000米,摆脱美机,安全返航。2号机胡树和发现右前方有2架F-86型飞机向其逼近,即一面报告长机一面右转脱离,但仍被美机击伤,后摆脱返航。3号机褚福田见2号机胡树和被美机攻击,遂率僚机赵计良右转迎击,褚福田连续3次攻击,将美长机击落。4号机赵计良在长机褚福田追击美机的同时,发现右前方高度5000米有2架F-86型飞机,一面报告长机一面左转切半径,向美机射击,击落1架。6号机周永宽见2架F-86型飞机由尾后攻来,向右脱离时左机翼中弹。赵计良即左转加大油门追击美机,在600米距离上开炮,将美机击伤。此时,2大队在顺川上空发现20余架美军F-86型飞机企图尾随攻击,遂急右转投入攻击。长机郑刚与6架F-86型飞机格斗,击伤美机1架,自己被美机击中,跳伞成功。此战,击落美军F-86型战斗机2架、击伤2架,己方被击落1架、击伤2架10。

1963年6月1日,国民党空军第2联队第11大队43中队上尉飞行员徐廷泽驾驶1架美制F-86战斗机从台湾新竹起飞,在福建龙田机场安全降落。徐廷泽被授予少校军衔,并获得2500两黄金的奖金。而这架F-86则被送到军事博物馆作为展品供人参观11。

总体评价

北美公司(North American)的 F-86 佩刀战斗机,堪与福克(Fokker)D.VII、索普威思骆驼(Sopwith Camel)、超马林喷火(Supermarine Spitfire)、梅赛施密特(Messerschmitt)Bf 109、福克.乌尔夫(Focke Wulf)Fw 190、三菱零战、以及北美 P-51 野马比肩。1949 年佩刀进入美国陆军航空队(USAAF)服役,并在朝鲜战争中获得了相当的空中优势。朝鲜战争结束后,佩刀进入盟国空军服役,成许多西方国家的主要战斗机,并且在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澳大利亚按许可证生产。佩刀同时也是一个长寿型号,最后一架服役中的 F-86 直到1993年才退役(玻利维亚空军),可能创造了作战飞机的服役时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