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Ki-49吞龙旨在取代1938年开始在日本陆军空军服役的三菱Ki-21轰炸机。根据Ki-21的服役历程,军队意识到,无论在引入时它有多么先进,其新的三菱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送将无法操作。结果,日本军队规定,Ki-21的替换机应该有足够的速度和防御武器使其能够独立运作。
Ki-49原型机的首先时间发生在1939年8月,开发计划通过三个原型机和七个预生产飞机的生产继续进行。这第一个原型机是由一对708千瓦(950马力)Nakajima Ha-5 KA-1径向发动机提供动力,但接下来两个飞机打算配备932千瓦(1,250马力)的Nakajima Ha-41发动机用于生产版本。建造了七个原型机并完成了飞机的测试程序。最终在1941年3月,吞龙作为陆军100型重型轰炸机一型进入生产。
服役情况1941年秋季Ki-49吞龙开始服役,首次服役发生在中国。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它也活跃在新几内亚地区和澳大利亚的战场。 跟原型机一样,这些早期版本配备了五个7.7毫米(0.303英寸)机枪和一个20毫米大炮。 在中国和新几内亚的战斗经验表明,Ki-49吞龙的力量不足,炸弹容量和速度也不足。 因此,在1942年的春天生产了一个上发动版本,配备更强大的哈-109发动机,这成为生产军队类型100重型轰炸机模型2或Ki-49-IIa。 模型2还引入了改进的装甲和自密封燃料箱,接着是Ki-49-IIb,其中12.7mm(0.5英寸)的Ho-103机枪更换了7.7mm(0.303英寸)89型机枪中的三个 。
尽管有这些改进,但随着战斗对手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损失继续增加。 日军试图在1943年初通过进一步增加类型来阻止损失。 然而,由于1,805千瓦(2,420马力)Nakajima Ha-117发动机的发展困难,以及Ki-49-III从未进入生产,只建造了六个原型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100式重爆投入南洋战场,初期在菲律宾,兰印战场发挥过很大威力,后期因日军失去制空权所以很少出动100式重爆去执行轰炸任务,该机虽然载弹量不大但自卫火力很强,战争后期主要用来运载重要物资,充当前线巡逻警戒机或者干脆充当前线飞行防空炮台,支援战斗机与敌机交战,发挥过一定的空战掩护作用。
面对战斗机在履行其预定作用时越来越脆弱的情况,Ki-49在太平洋战争结束时被用于其他作用,包括ASW巡逻,部队运输,以及最终作为kamikaze飞机。
在1944年12月,819架飞机生产完成。2
型号演变Ki49:装HA5改950马力发动机或HA41发动机的量产前原型机型号
1型(Ki49-1):装100式(HA41)发动机的初期生产型
2型(Ki49-2):装2式(ハ109,标称1440马力)发动机的改良型原型
2型甲(Ki49-2甲):2型的生产型。武装与1型相同
2型乙(Ki49-2乙):防御用7.7mm机枪用13mm机枪取代,机体做了相应修改,安装更厚的装甲
2型丙(Ki49-2丙):无武装,搭载电波警戒设备的警戒机
3型(Ki49-3):装HA117(标称2200马力)发动机的性能提升型。自卫武装与2型乙相同
Ki58:2型的防卫武装强化型,火力与装甲大大加强,是种护航用途的超重型战斗机,只有试制机,没有批量投产,火力十分强大,装20mm旋回机炮×5,12.7mm旋回机枪×3
Ki80:2型基础上的制造的轰炸队指挥官专用航路先导机。只有试制机2
精确参数一般特性乘员:8
长度:16.5米(54英尺1.5英寸)
翼展:20.42米(67英尺0英寸)
高度:4.25米(13英尺11.25英寸)
翼面积:69.05平方米(743.27平方英尺)
空重:6,530公斤(14,396磅)
装载重量:10,680公斤(23,545磅)
最大、 起飞重量:11,400公斤(25,133磅)
动力装置:2×Nakajima Ha-109 14缸径向发动机,每台1,119 kW(1,500 hp)
性能最大速度:492公里/小时(266公里,306英里/小时)
巡航速度:350公里/小时(189公里,217英里)
航程:2,950公里(1,594纳米,1,833英里)
实用升限:9,300米(30,510英尺)
翼载荷:3.6 kg /m²(7.8 lb /ft²)
武器枪:1×20毫米Ho-1炮,5×7.7毫米(0.303英寸)89型机枪。
炸弹:1,000公斤(2,205磅)炸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