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尼尔228飞机是德国多尼尔公司(Dornier Luftfahrt GmbH)自1981年起研制的一款双发涡桨式短距起降多用途运输机。2
20世纪70年代末期,德国多尼尔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机翼,被称为TNT机翼(Tragflügel Neuer Technologie,德语意为新技术机翼)。该项目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资助。多尼尔公司将该机翼安装在一架Do28D-2飞机上,并与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T6A-110涡桨发动机相匹配。
最后,多尼尔公司更换了发动机,并测试了新的机体,安装2台TPE-331-5发动机的飞机被称为多尼尔128。后续研发工作集中在新的机体和机翼组合上,新研的飞机分别为15座的多尼尔128E-1(后称为多尼尔228-100)和19座的多尼尔128E-2(后称为多尼尔228-200)。两种原型机分别于1981年3月28日和5月9日首飞。
1981年12月18日,该机获得德国适航证,并于次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1984年获得英国民航局及美国联邦航空局型号合格证,1985年获得澳大利亚型号合格证。2
1983年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购买了该机在亚洲市场的制造权,在德国和印度生产的多尼尔228飞机共有约270架,目前仍有约100架多尼尔228飞机在服役。印度生产的首架Do.228于1986年1月首飞。德国在生产了238架Do.228飞机后于1994年停止生产该型号飞机。2
生产使用情况到20世纪90年代末停产为止,多尼尔公司已交付了 220架多尼尔228飞机,其中大约有75架被政府和公司使用。非洲的DANA航空公司是其唯一的大用户,拥有17架多尼尔 228飞机。3
自1983年开始,台湾地区的永兴航空公司、国华航空公司、华信航空公司和立荣航空公司都先后运营过多尼尔228飞机,截至2011年12月,仅有德安航空公司仍在运营4架多尼尔228飞机。2
主要型号228-100
基本型,15座。
228-101
机身作了加固并采用新型轮胎以承载更大的载重量。
228-200
机身作了加长,可搭载19名乘客。1
228-201
与228-101相似,但机身作了加长。
228-202
进一步提高了有效载荷和航程。
228-212
换装了大功率发动机,采用更坚固的起落架和新的航空电子设备。
228“海上巡逻机”
用于监视、搜索救援以及边境和渔业保卫。装载了雷达和泡状舷窗以供观察者使用。1
采用直线形上单翼,机翼外端渐窄,翼尖为斜形;机翼上安装两台霍尼韦尔(AuiedSignal)TPE331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四桨叶螺旋桨;长尖形机头;后掠式垂直尾翼连接背鳍,水平尾翼下置;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
类型:双发涡桨式支线客机。
乘员:机组人员2名+乘客1-19名。
尺寸:机长16.56米;翼展16.97米;机高4.86米;机翼面积32平方米。
重量:空重3739千克;最大起飞重量6600千克;有效载荷2340千克。2
动力装置:2台加雷特公司TPE-331-5-252D或TPE-331-5-10涡桨发动机,单台功率578千瓦,驱动4桨叶金属螺旋桨。
性能:最大速度433千米/小时;巡航速度31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8535米;最大航程1111千米。2
空难事故在多尼尔228飞机服役的过程中,共有7架因各种事故报废。
1990年8月14日,一架多尼尔228-201货机(注册号B-12268)在降落兰屿机场13号跑道时,在离跑道15.2米处过早着陆,造成飞机起落架损毁,机上2名机组人员无人受伤。2
1993年2月28日,国华航空公司一架从台北松山机场飞往兰屿的多尼尔228-201型客机(注册号B-12238)在暴雨中进近兰屿机场时坠毁在绿岛兰屿海上,机上4名乘客和2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993年6月14日,一架从台东机场飞往绿岛机场的多尼尔228-201型客机(注册号B-12298),在降落绿岛机场跑道时过早着陆,导致右侧起落架损毁。2
1995年6月15日,一架从绿岛机场飞往台东机场的多尼尔228-201型客机(注册号B-12288),在台东机场以机腹迫降。3日后,另一架同型客机(注册号B-12208)在绿岛机场滑行时失控跌落水沟。
1996年4月5日,从台北松山机场飞往马祖北竿机场的国华航空公司7613次航班多尼尔228-212型客机(注册号B-12257),在北竿机场外海1.85千米处失事坠海,机上乘客中5人溺毙1人失踪。空难是因为正副驾驶员降落前专注寻找跑道而疏于注意飞行高度,导致高度过低。飞机坠毁后,又因后续处理不当,过于急切打开机舱,导致机舱大量进水造成乘客死亡和失踪。2
1997年8月10日,从台北松山机场至马祖北竿机场的国华航空公司7601次航班多尼尔228-212型客机(注册号B-12256)在壁山坠毁,机上14名乘客和2名驾驶员全部罹难。空难原因是因为驾驶员飞错航道导致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