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一种双发动机活塞式军用运输机,是由DC-3客机改装而成的,于1935年12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40年开始装备部队。该机相继有多个型别投产问世,总共生产10123架。当时,C-47以较好的飞行性能为优势,装备于美国陆军航空队,成为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空运物资和兵员,也可空投伞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47也曾继续发挥作用,如在1948年6月至1950年5月前苏联封锁西柏林通道期间,美国空军出动C-47飞机共27700架次空运物资。
C-47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全金属结构军用运输机,其结构和外形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机身较短粗呈流线型,机头上部为2~3人驾驶舱,后机身左侧有一个大舱门;机翼为悬臂式下单翼,两侧内翼前缘对称装双发动机;尾翼由悬臂式的中平尾和单垂尾组成;采用可收放后三点式起落架。
设计生产30年代初,全金属结构、带可收放起落架的下单翼双发近代旅客机开始出现。其代表机型有波音公司的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公司的DC-2,这两型飞机分别于1933年5月和1934年8月首飞。随后,航空公司又要求在保留DC-2高速性和经济性的同时,改善乘坐的舒适性。道格拉斯公司确定在IK-2的基础上进行改型设计。这种新型旅客机最初称为DST,于1935年12月17日首飞,1936年8月8日交付航空公司使用,并正式命名为DC-3。DC-3很快成为最重要的旅客机,第二次大战前夕美国国内航线使用的322架旅客机中有260架是DC-3。DC-3的大量使用促进了航空运输大众化,因而被视为现代运输机的先驱。1
1938年,美国军方开始将DC-3用作车用运输机。C-47是DC-3的第一种标准军用型,其1号机于1941年11月制成,12月23日交付使用,累计生产965架。C-47A是主要的批生产型,累计生产5254架。C-47B加装了2级增压器,改善了高空飞行性能,主要用于中国—印度—缅甸战场上的“驼峰”航线,累计生产3364架。C-47D是在战后将C-47B去掉增压器的改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除大量订购军用型外,还征用了民航在用飞机以及正在制造的民用型飞机。C-47各种改型累计生产约13000架。
1942年2月,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开始向中国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提供C-47及其改型C-53。1942年5月,支援中国抗战的美国陆军航空队空运部队和中国航空公司的C-47,开始在中国—缅甸—印度间的“驼峰”航线上飞行。C-47B成为“驼峰”航线上的主力机型。中国军队自1944年开始装备C-47,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从美军接收了大批C-47。国民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也低价购进大批作为美军剩余物资的C-47飞机。这时的C-47B已拆除增压器而成为C-47D型。由于美制器材消耗完,空军的C-47飞机逐步换装了苏制或国产的活塞5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1000马力。空军C-47飞机换发后称为C-47改。2
技术参数基本参数乘员: 3 人 载客量: 28 人
挂载重量: 6,000 磅(6,000 磅)物资
长度: 63 尺 9 寸(19.43 米)
翼展: 95 尺 6 寸(29.11 米)
高度: 17 尺 0 寸(5.18 米)
翼面积: 987 尺²(91.70 米²)
空重: 18,135 磅(8,225 kg)
载重: 26,000 磅(11,800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31,000 磅(14,000 公斤)
发动机: 2×Pratt & Whitney R-1830-90C "Twin Wasp" 14汽缸 星型引擎(radial engine),每个 1,200 匹(895 千瓦)
最高速度: 224 英里/小时 (195 节,360 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160 英里/小时(140 节,260 公里/小时)
航程: 1,600 mi(1,400 海里,2,600 公里)
实用升限: 26,400 尺(8,050 米)
爬升率: 1,130 尺/分(5.75 米/秒)
翼负荷: 26.3 磅/尺²(129 公斤/米²)
推重比: 0.092 匹/磅(150 W/公斤)3
C-47 在美国宣战后立即大量进入军队服役。海军空运局在珍珠港事件后几天内成立,陆航空运司令部在 1941 年中期成立,统一掌管军事运输任务。
C-47 在二战中最显著的功绩在于支援空中突击行动,而这些行动大多是在陆航运兵司令部和英国皇家空军运输司令部的指挥下进行的。英国空军发现 C-47 非常适合用于伞兵突击,比寒酸的惠特利轰炸机和其他临时应急的老旧飞机都优越。英国海外航空公司也获得了 59 架达科他用于通用运输任务。
虽然英国早在 1942 年 11 月就使用达科他在北非空降了一个旅的伞兵,但直到 1943 年 7 月,C-47 才开始大规模在作战中使用。当时在西西里空降了约 4,000 名伞兵和滑翔机部队以支援盟军的入侵。接下来是 1944 年 6 月的诺曼底空降,1,000 架 C-47 在 60 小时内空投了 60,000 名伞兵和他们的装备。
C-47 也广泛使用在缅甸,在 1942~1943 年冬季向在敌后活动的温盖德将军领导的奇迪特突击队送给养。在 1944 年 3 月初支援缅甸对日空降行动。
许多 C-47 用于飞印度到中国的驼峰航线,总共运送了 590,000 吨的物资。由于强烈的气流,恶劣的天气,寒冷的温度,更不要提敌机的骚扰,飞行相当艰难。在一次飞行中,一架 C-47 遭到一架中岛 Ki-43 隼式战斗机攻击。轻武装的隼式不能够对坚固的 C-47 造成致命的伤害,日机飞行员决定发扬武士道精神进行自杀攻击,撞向 C-47。结果隼式装掉了一侧机翼并坠毁。而 C-47 的机舱顶部被撕开一个大口子,蹒跚返回基地。
即使在严重损坏的情况下,C-47 也能实施较安全的机腹迫降,C-47 的机轮没有完全收入发动机舱,承受了一部分冲力。飞机的后三点布局非常适合在粗糙机场使用,粗大的主起落架轮可以自如地通过坑瓦不平之处,并且位置较高的发动机和座舱不容易被扬起地沙石击中。
除了在意大利、希腊和菲律宾小规模的空投外,C-47 还参与了 1944 年 8 月在法国南部的大规模的空降作战;1944 年 9 月在荷兰安恒上空的空降行动,在这次失败的“市场-花园”行动中,达柯他飞行员在猛烈的敌防空火炮威胁下向被包围的英国伞兵空投了补给;1945 年 3 月的跨越莱茵河及 1945 年 3 月和 5 月的缅甸攻势。
跨越莱茵河的行动代号“大学行动”,是二战史规模最大的空降行动。投入了两个师的兵力和 1,700 架运输机。参与者描述运输机队遮天盖日,空中充斥着降落伞。
虽然空突击使 C-47 名声大振,但别忘了她还是优秀的“飞行卡车”,执行过各种可以想象得到的运输任务:运送物资、撤出伤员、空投补给及运送缴获的 V-1 飞弹等等。一些达柯他被用于贵宾运输机,曾为英国王室服务,并成为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蒙哥马利将军的私人专机。
在达柯他的使用上还有一些超乎寻常的尝试。1943 年 6 月,一架英国空军的达柯他 Mk I 拖曳一架运输滑翔机飞越大西洋,这是为了提高跨大西洋运输能力的一次尝试。实验很成功, 但没有进一步发展。盟军还试图开发一种战场回收技术,C-47 可以从空降区“钩”住滑翔机并拖回基地再次使用。
重飞驼峰航线一架1944年制造的C-47运输机15日安全降落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策划了本次“重飞驼峰航线”活动,希望重温那段历史,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为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核心建筑——陈纳德将军指挥掩体的修缮工作募集经费。4
2016年8月,本架C-47运输机从澳大利亚起飞,途经各相关国家,10月15日从缅甸曼德勒途经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等空中险地飞抵昆明,飞行路线正是70多年前飞虎队队员飞过的“驼峰航线”。
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介绍,本架飞虎队C-47运输机共有机组成员5名,2名来自美国,3名来自澳大利亚,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都有着驾驶C-47运输机的丰富经验。
最终,该运输机将飞抵目的地广西桂林,并永久陈列在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5
在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开园两周年之际,3月25日,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正式向桂林捐赠了一架C-47飞机。这架飞机将永久陈列在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