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导弹是指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的导弹。最早的地对地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V-1导弹和V-2导弹。战后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各种地对地战术导弹,以及中程、远程和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地对地导弹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装备数量大。其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飞行弹道可分为地对地弹道导弹和地对地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也称飞航式导弹,是指导弹的大部分航迹处于巡航状态,用气动升力支撑其重量,靠发动机推动力克服前进阻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它具有突防能力强、机动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摧毁力强等优点。如果按照这一定义,除远程巡航导弹外,各种飞航式反舰导弹和空地、空舰飞航式导弹也属于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其飞行弹道一般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又称动力飞行段或助推段)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飞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路径;被动段包括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是导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仪角作惯性飞行,到弹头起爆的路径。
2、按射程可分为洲际、远程、中程、近程地地导弹:
按射程通常分为洲际弹道导弹(大于8000公里)、远程弹道导弹(大于4000公里)、中程弹道导弹(大于1000公里)和近程弹道导弹(小于100公里)。2
3、按作战使用可分为地地战略导弹和地对地战术导弹。
战略导弹 (strategic missile) 是指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它是战略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携带核弹头,战略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用于打击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以及拦截来袭战略弹道导弹。 战略核导弹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和军事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组成地对地战略导弹是战略核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对地战术导弹是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地对地导弹有的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有的打击地面活动目标;有的打击地面面(软)目标,有的打击地面(地下)点(硬)目标;可采用地面、地下、固定、机动、垂直、水平、倾斜及自力、外力等多种发射方式。地对地导弹与机载、舰载导弹相比,定位容易,地面上发射点的位置、发射方位和重力异常等数据都可预先精确测定,能较好地保证导弹初始瞄准的精度,但机动性和生存能力不及机载、舰载导弹。地地导弹射程有的近至几十米,如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有的远达上万千米,如地对地洲际弹道导弹。从导弹发射井发射的地对地战略弹道导弹,由于阵地固定,平时易被对方侦察发现,其生存受到威胁。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抗核加固措施来提高在核战争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地对地战略弹道导弹通常携带单个或多个核弹头,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用于打击各种战略目标。地对地战术导弹携带常规弹头(战斗部)或核弹头(核战斗部),尺寸小,质量轻,射程近,机动性好,可用汽车、火车、飞机、舰船运输,陆地机动发射,用于打击战役战术目标。
各国发展历程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战场上的武器装备也在随之而变化。为适应新的战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远射程、大威力、高精度武器,特别是地对地战术导弹系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装备了地对地战术导弹,其中第三世界国家中就有二十个国家部署了地对地战术导弹,有十几个国家拥有研制、生产地对地战术导弹或导弹部件的能力。尤其是在各国对战术导弹的发展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首先是许多国家都加快了发展速度。例如,巴基斯坦的“哈特夫Ⅰ”、俄罗斯的SS-21“金龟子B”、印度的“普里特维”SS-150、阿根廷的“阿里克林”和埃及的“普鲁杰克特T”等地地战术导弹都是在这一、二年内开始装备部队的,另外还有十几个新型号也都是在这两年中首次列入研究计划的,如韩国的KSR100、俄罗斯的SS-21“金龟子C”、印度的“普里特维”SS-350和伊朗的改型CSS-7等。3
国外发展一、美国
按美苏中导条约的要求,美国仅剩下的“长矛”战术地地导弹也已于是1991年开始逐渐被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所取代。在海湾战争中,“陆军战术导弹”首次投入战场使用。
它是美国现代化计划中第一部装备并投入战场使用的纵深火力武器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改进后的M270式多管火箭炮进行发射,节省了“长矛”导弹原来的部队费用。另外由于这种武器系统具有从偏高炮目轴线性30°角发射导弹的能力,因此可以防止炮位侦察雷达对弹道进行外推,有利于发射阵地的隐蔽,从而提高了导弹系统的生存能力。美国新一代战术弹道导弹ATACMS正在继续进行的研制和改进项目主要是ATACMS-2和-2A导弹,另外还有用于ATACMS发射的新型高机动发射系统(HIMARS)、改进型火控系统(IFCS)和改进的发射器机械系统(ILMS)等。IFCS计划于1996年完成硬、软件研制,并在5月~8月进行3枚ATACMS导弹的发射试验;ATACMS-2型导弹的智能反装甲(BAT)弹头已于是1996年进入飞行试验阶段。ATACMS包括-1、-1A、-2和-2A 4种改型,4种改型的推进和控制系统均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制导系统和战斗部的不同。ATACMS-1和-1A装有杀伤人员、破坏装备(AP
AM)子弹,其中-1采用激光陀螺惯性制导系统,-1A则增加了GPS辅助制导装置; -2和-2A装置包括GPS在内的改进型制导系统,配有BAT子弹。ATACMS-1和-2为射程约150km的基本型,ATACMS-1A和-2A则为采用轻质量弹头的增程型,其射程超过300km。ATACMS-2型携带13个BAT子弹,BAT子弹弹长914.4mm,弹身直径139.7mm,翼展914.4mm,弹重19.96kg;采用红外和音响寻的器。对运动中的装甲集群,每一BAT子弹直接命中一辆坦克或装甲车。ATACMS-2A型装载6个改进型(P3I)BAT子弹,该子弹将采用毫米波或毫米波/红外双模寻的器,使其不仅可以攻击静止的装甲集群目标,而且具有攻击地地战术导弹发射车(TEL)的能力。美国已经广泛收集潜在的战术弹道导弹TEL多频谱红外数据,并研究相应的TEL红外图象分类、鉴别算法。1996年BAT弹头进行了4次飞机投放试验,从1997年7月开始,进行了一系列BAT弹头的工程研制飞行试验,按计划,1997年8月进行首次了ATACMS-2导弹的满载荷(13枚BAT子弹)抛撒试验。美国海军根据作战能力扩大到浅海及沿岸战区的需要,提出将ATACMS改型为一种海军战术导弹系统(NTACMS),用于从海上对地面的火力支援。1995年论证了潜艇发射ATACMS导弹的作战方案,并进行了登陆舰在海面发射ATACMS-1A导弹试验。1996年底,美国又成功地进行了舰载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ATACMS的试验,验证了海军舰上作战系统发射该导弹的能力。NTACMS最终将以MK-41舰上垂直发射系统代替ATACMS所用的M 270倾斜式发射系统。3
二、俄罗斯
同美国一样,中导条约后俄罗斯只剩下“飞毛腿B”和SS-21“金龟子”两种战术导弹,但由于它们的射击精度远不能满足现代战场的需要,也逐渐被新研制的SS-21导弹和新型“飞毛腿”导弹所取代。俄罗斯尚公布新型“飞毛腿”的正式名称,美国赋予它的代号是SS-X-26。由于北约的东扩俄罗斯将加速SS-X-26导弹的研制,并可能在两年内部署。1995年底到1996年初,俄罗斯SS-X-26导弹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其首次飞行试验是在1995年10月25日。西方军事评论家推测,SS-X-26是在SS-23导弹基础上设计的新一代固体导弹,具有适应21世纪作战需要的高命中精度、强突防能力和能采用多种常规弹头等特点。SS-X-26导弹长7.3m,弹体直径0.92m,发射重量4600kg,弹头重量415~700kg,最大射程300~500km,装置在新型运输—竖起—发射车上。SS-X-26可能采用了以下新技术:
1、精确制导技术
SS-X-26导弹的弹头较小,因此必须有非常高的命中精度,有报导称SS-X-26的精度甚至超过SS-21近程导弹的精度(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