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米格设计局在设计的一架技术验证机,用来测试鸭翼结构的低速特性,这就是米格-8,绰号“鸭子”,装备一台M-11发动机。米格-8为米格设计局后来对鸭翼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米格设计局自此对鸭翼结构的研究一直未断,并在80年代得出了与欧洲相似的结论,认为鸭翼结构最能兼顾高速和中低速飞行性能,后来的新型战斗机也采用了这种气动布局。1
米格8在1945年2月开始研究设计。参加设计的有:N.I.Andrianov,N.Z.Matyuk,K.V.Pelenberg,Ya.I.Seletsky和A.A.Chumachenko。根据米格8的计算应该有240公里/小时的速度,这一数据来源于风洞T-102 TsAGI模型的最大速度。但是由于在T-102中的飞机精确性相对于它在临界条件获得的数据是有偏差,TsAGI专家建议进行一次实际飞行,采用一端固定板条,这样副翼具有最小跨度。总之,第一次飞行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推算是可行的。2
米格-8的首飞在1945年8月13日,试飞员A.I.Zhukov。用于测试的首席工程师为E.F.Nascheysha。由试飞员A.I.Zhukov(OKB-155)和A.I.Grinchik(LII)执行航班。1945年9月11日为了保证飞机飞的更高,采用了底板条恒定的差距。根据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FRI专家也提出了该机的定稿。MIG-8在1945年底到达OKB-155工厂。
1946年2月14日,修改后的飞机被带到了一个工厂飞机场。,2月21日之后,由于更换了整流罩,发动机的机油温度不会超过20摄氏度,这样才能控制飞行。然而新安装的气缸盖整流罩,2月28日的飞行还是油温过高,这架飞机被送回重修,以提高气流缸。3
1946年3月3日之后的MiG-8从工厂飞机场LII NCAP做了进一步检查。计划第二阶段研究飞机的性能。在测试过程中,安装新翼尖与横板条。
机身边框是松木制成的棒,不得不胶合板覆盖。封闭座舱可以坐下飞行员和两名乘客。前门位于机身左侧。机舱有一个很好的玻璃窗,这向前和向两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查。具有推进式螺旋桨。该机测试主要为了米格-15做准备。4
米格-8 | |
翼展 | 9.50米 |
长度 | 6.80米 |
机高 | 2.475米 |
机翼面积 | 15.00平方米 |
空重 | 746公斤 |
最大载重 | 1090公斤 |
燃料 | 140公斤 |
发动机型号 | 1 PD M-11FM |
最大速度 | 215km / h |
航程 | 500公里 |
乘客 | 2名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