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伊尔-62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沿革

伊尔-62于1962年开始设计并制造。1963年1月3日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原计划装库兹涅佐夫HK-8涡轮风扇发动机,但未能按时交付,所以第一架原型机暂时改装留里卡涡轮风扇发动机,经过近4年的试验和改进,于1966年投入小批量生产。1967年3月10日开始在国内航线上使用。同年9月,首飞莫斯科至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的国际航线。1968年7月加入莫斯科至美国纽约的航线(全长7700千米)。1

伊尔-62外形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T形尾翼,后机身左右两侧各并排安排两台发动机。由于机尾安装发动机的位置的影响,采用高平尾布局,增加了垂直尾翼结构。机体出现空载与满载的重心移动距离较大的问题,装卸货物时可放下液压操纵的双轮支柱支撑后机身。

伊尔-62至1993年停产,其间共生产276架,主要供前苏联民航局使用,先后出口到捷克和斯洛伐克、德国、波兰、中国、朝鲜、古巴、罗马尼亚等国共75架。2

主要型号伊尔-62基本型

最初生产型。早期型伊尔-62共生产95架。 中国民航在1971年曾引进少量伊尔-62基本型,后来已全部退役。

伊尔-62M

与基本型相比,机体尺寸无变化,换装了功率更大的索洛维耶夫D-30KU发动机,每台发动机装有蚌壳式反推力装置,降低了进场速度,改善了吊舱尾部气流。在尾翼内装有燃油,加大了航程。客舱布局进行了修改,更新了部分设备,可载客186人。

伊尔-62M于1970年首飞,1971年在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公开露面,1974年开始投入运营。伊尔-62M于1974年开始飞行莫斯科至哈瓦那航线,后来逐步承担了前苏联民航的全部远程航线飞行。

伊尔-62MK

在伊尔-62M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型号,几何尺寸和发动机与M型相同,加强了机翼,重新设计起落架,提高了飞机最大起飞重量。延长了机体使用寿命,载客量增加到195人。伊尔-62MK共生产20架。

设计特点机翼

采用悬臂式下单翼,全金属三梁结构。1/4弦线后掠角32°30′,半翼展1/3前缘处为锯齿形。每个副翼为三段式,电操纵的双缝后缘襟翼,襟翼之前有两个液压操纵扰流片。每个中央副翼上有配平调整片和弹簧随动调整片,前缘为发动机引气防冰。

尾翼

采用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尾翼呈"T"形,垂直尾翼顶端装有电操纵可变安装角的水平尾翼,各翼面均为后掠翼。手操纵方向舵上装有配平调整片和弹簧操纵调整片。手操纵升降舵上有自动配平调整片和手动配平调整片。前缘均为发动机引气防冰。

机身

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截面呈圆形。隔框为硬铝冲压件,在高受载区域采用整体应力蒙皮壁板。客舱地板为泡沫塑料夹层板。机头罩可向上打开,以便检查雷达。尾部有阻力伞舱。

起落架

采用液压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主起落架向内收入翼根。前、主起落架均可靠重力应急放下。主轮有盘式刹车,惯性电动防滑装置。装卸货物时可放下液压操纵的双轮支柱支撑后机身。

动力装置

基本型装4台库兹涅佐夫HK-8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39.0千牛(14175公斤)。装备有反推力装置。发动机进气道为热空气防冰,自动控制的燃油系统,整个机翼内共有7个整体油箱,每台发动机都有单独的燃油系统。翼下共有4个压力加油口,另有8个重力加油口。

机舱

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领航员、无线电报务员和飞行工程师。客舱布置有3种:分别可载186人、165人和114人。机身中部有厨房和食品间。两个增压的行李舱和货舱位于机翼前后的地板下面,机尾内部行李舱为非增压舱。M型的货舱改为集装箱货舱。前舱可装9个集装箱,后舱可装5个集装箱。两舱均可装零散货物,总容积48m3。

航电系统

增压舱在7000米高空可保持海平面气压。液压系统为起落架收放、前轮转弯操纵、机轮刹车和扰流片等提供动力。4台发动机驱动的三相交流发动机,4台变流器和4个蓄电池提供直流电,发动机也可驱动8台27伏直流发电机。尾锥内有一台TA-6型辅助动力装置。

机载设备

标准设备包括:双通道自动驾驶仪,导航计算机,航行计算装置,大气数据系统,高频和超高频电台,甚高频全向信标/仪表着陆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无线电高度表和气象雷达。

设计缺陷

伊尔-62采用尾吊发动机布局,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机翼外形的干净,流过机翼的气流免受干扰。但缺点是当飞机空载和满载时重心移动距离过大,造成重心配置困难。前苏联的伊尔- 62喷气客机,为解决该机的重心调配问题甚至要在机头安装可装数吨水的配重大水箱。3

技术参数

伊尔-62、伊尔-62M

翼展 43.20米

机长 53.12米

机高 12.35米

机翼面积 279.55平方米

客舱高×宽 2.12米×3.49米

货舱容积 44.9立方米

主轮距 6.80米

前主轮距 24.49米

空重 69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62000千克、165000千克

最大商载 23000千克、23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83325千克

发动机 NK-8-4(103 kN)、 D-30KU(112.8 kN)

正常巡航速度 820~900公里/小时

巡航高度 10000~12000米

爬升率 18米/秒

起飞场地长度 3250米、 3300米

着陆场地长度 2800米、 2500米

最大燃油航程(载燃油80000千克,载重10000千克,1小时余油) 9200公里、10000公里

最大商载航程 6700公里、7800公里

使用情况

因特维亚航空公司

阿利亚航空公司

DETA航空公司

古巴航空

高丽航空公司

Aviaenergo

Rossiya航空公司

TAAG安哥拉航空公司

Yana航空公司

Centrafricain

中国民用航空局

捷克航空公司

Interflug

埃及航空公司

New Millenium Air

格鲁吉亚航空公司

圭亚那航空公司

匈牙利航空

印度航空公司

Air Kokshetau

Inversija Airlines, Riga

利比亚阿拉伯航空公司

LAM Mozambique航空公司

LOT波兰航空公司

罗马尼亚航空公司

Bural

Dalavia

Domodedovo航空公司

KrasAir

MAVIAL Magadan航空公司

俄罗斯天空航空公司

萨哈林航空公司

VIM航空公司

乌兹别克斯坦航空公司

俄罗斯航空公司

乌克兰航空公司

Mekong Air International

Pride African International

该型号飞机也为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专机。4

空难事故

1980年3月14日,波兰航空007号班机(伊尔-62)从纽约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国际机场飞往波兰华沙肖邦机场。即将降落时飞机引擎失去动力,飞机失去控制,坠毁在波兰华沙,全机87人无一生还。

1987年5月9日,波兰航空5055号班机(伊尔-62)起飞后不久坠毁于波兰华沙,全机183人无人生还。

2009年7月24日,一架伊朗阿利亚航空公司的客机(伊尔-62)24日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降落时滑出跑道,造成至少17人死亡,19人受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