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内消退管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内消退管丸,中医方剂名。出自《外科大成》卷二。具有退管收口之功效。主治痔漏,疮毒成漏

组成蜂房(带子者。煅存性)一个(150g),刺蝟皮(重五两,煅存性)一个(150g),血竭二两(60g),象牙(醋炒为末)五钱(15g),僵蚕、蝉蜕、木香、火消、乳香、没药各三钱(9g)。

用法用量上为末,用黄蜡八两,熬黑取起,待温入药,搅匀为丸,加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酒送下,一日三次。连服七日,脓水更多,以后一日一服。半月后,毒将尽,肉管长出,渐渐剪去,用生肌散。如毒未尽,用火腿肉汤日洗二三次,干脓收口。

功用退管收口。

主治痔漏,疮毒成漏。

方义本方以蜂房为主药攻毒祛风;配以刺猬皮、血竭活血散瘀止痛;佐以象牙、姜蚕解毒散结、疏风宣散;使以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木香行气止痛,火硝清热软坚通便。诸药合用,可达活血解毒、消肿止痛之目的。

加减化裁如瘘疮日久,可加川山甲、皂刺以增通络散结之功。

使用注意肛瘘内治消管疗程长,故应饭后服药,以顾护脾胃。

附方名称:大偻丸

组成:羌活、防风、细辛、附于、甘草、川芎、续断、白芍药、白术、当归、桂心、麻黄、黄芪、熟地黄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送下。与骨碎补丸间服

主治:瘘疮

出处:《疡科选粹》卷五

名称:万灵膏

组成:黄丹、皂荚、巴豆、麻油、白及、白蔹、槐枝

用法:先入油于铛内,次下皂荚、巴豆、白及、白蔹、槐枝,慢火煎,以柳木篦搅,至滴水中成珠不散则止,去滓,入黄丹,慢火煎至紫黑色,出冷处,不住手搅至软硬。每于绢上摊之,敷患处

主治:痈疽恶疮及瘰疬瘘疮

出处:《医方类聚》卷一七八引《御医撮要》

名称:乌蛇散

组成:乌蛇肉、蒺藜子、曲头棘针、马齿苋、乱发、雄黄、绯帛

用法:上为细散,以酒调,纳疮孔中。以愈为度

主治:小儿诸般瘘疮,久不愈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

名称:巴豆涂敷方

组成:巴豆、肥枣

用法:上为细末,以水一升,煮稀稠如膏,于布中绞取汁。涂敷疮上,一日一次

主治:瘘疮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志强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