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除颤器又称电复律机(图1),主要由除颤充/放电电路、心电信号放大/显示电路、控制电路、心电图记录器、电源以及除颤电极板等组成,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抢救设备之一。它用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消除心率失常,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它具有疗效高、作用快、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优点。
1.工作原理一般心脏除颤器多数采用RLC阻尼放电的方法,其充放电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电压变换器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使电容获得一定的储能。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K动作,由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串联谐振。
图2:除颤器基本原理图
2.主要功能2.1 除颤功能仪器上有能量选择开关,医生根据病人的体重选择适当的放电能量。一般体内除颤所用能量不能大于50 J,体外除颤在200~300 J之间,最大不超过400 J。
2.2 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心电波形。带有诊断功能的除颤器,对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脏停搏等心律异常能自动报警, 并自动记录数秒的异常心电波形。
2.3 充电电路选好能量档位后,按下充电按钮,即对除颤器高压电容充电,达到预定值后,有声光指示。
2.4 放电电路除颤电极左右手柄上各有一个放电按钮,除颤电极安放好后,压下放电按钮,储存在高压电容器上的能量通过高压继电器和电阻抗向患者释放高压电脉冲,终止纤颤。
2.5 同步除颤使除颤脉冲与心电波形中的QRS波群同步,当R波出现时才能有放电脉冲出现。一般适用于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的治疗。
2.6 其它功能充放电时间、连续除颤时间间隔、电池工作时间、安全报警、事件回顾、语音提示、打印机等。
3、除颤器的分类3.1 按是否与R波同步来分可分为非同步型和同步型除颤器两种。非同步型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 波不同步, 可用于心室颤动或扑动。而同步型除颤器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 波同步, 它利用人体心电信号R 波控制电流脉冲的发放, 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R 波下降支, 而不是易激期, 从而避免心室纤颤的发生, 主要用于除心室颤动和扑动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 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等。
3.2 按电极板放置的位置来分包括体内除颤器和体外除颤器。体内除颤器是将电极放置在胸内直接接触心肌进行除颤, 早期体内除颤器结构简单, 主要用于开胸心脏手术时直接对心肌电击, 现代的体内除颤器是埋藏式的, 其结构和功能与早期除颤器大不相同, 它除了能够自动除颤外, 还能自动进行监护、判断心律失常、选择疗法进行治疗。体外除颤器是将电极放在胸壁处间接进行除颤, 目前临床使用的除颤器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4、除颤器的临床应用4.1 除颤前的准备体外电复律时电极板安放的位置有两种。一种称为前后位,即一块电极板放在背部肩胛下区;另一块放在胸骨左缘3~4肋间水平。有人认为这种方式通过心脏电流较多,使所需用电能较少,潜在的并发症也可减少。选择性电复律术宜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一块电极板放在胸骨右缘2~3肋间(心底部)。另一块放在左腋前线内第5肋间(心尖部)(图3)。这种方式迅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