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发展常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格赛尔在1928年系统而细致地描绘了正常儿童和异常儿童的成熟过程、成熟模式和成熟速度,通过这些研究格赛尔希望能够建立起发展常模,即新行为特征出现的平均年龄及其变异性。

发展顺序量表:与发育正常的儿童相比,按年龄评定一个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1)葛尔塞发展程序量表:按月份显示发育正常儿童在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以此作为标准,评定个体的发展水平。强调儿童早期行为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2)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守恒概念的研究:5岁时才会理解质量守恒;6岁才会掌握重量守恒;7岁时才有容量守恒概念。(守恒:是指二种等量的物体,只要无增无减,无论怎么组合,它们在质量、重量、长度、数量及容量等方面仍然是相等的。)1

智力年龄1)比内-西蒙智力量表——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龄是年龄量表上度量智力的单位。编制出可区分各年龄儿童的智力水平的测题,这些测题的难度随年龄而逐渐加大。

2)为每个年龄水平都编制一些适当的题目,其中的每个测题是该年龄组大部分儿童都能完成的。以智力年龄(智龄)作为度量智力的单位。

3)智力年龄的计算方法:

范例: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智力量表:每个年龄组各有6个测题,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2个月?先确定基础年龄(智力量表中全部被通过的那一组测题所代表的年龄)。例如:六岁组的测题全部答对,更高年龄组的测题只有部分答对,或都未通过,则基础年龄为六岁,再求答对的更高年龄组上的测题数量,每答对一题增加智龄2个月。

智力年龄=基础年龄+更高年龄组上通过的测题数量所代表的智龄增长的月数

测定智力年龄的另一种方法——测题不分年龄组

以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作为年龄常模

将个人的原始分数与年龄常摸作比较,计算其智力年龄

年级当量实际上就是年级量表。将一个学生和同年级学生相比。年级量表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间隔(故10个月为一个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