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自发游戏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指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时间,幼儿以玩为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一种自发性游戏。

概念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指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时间,幼儿以“玩”为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一种自发性游戏。在自发游戏中,幼儿自发选择游戏内容,选择材料和伙伴,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幼儿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学习彼此的经验,使幼儿主体意识与创造意识得到和谐发展。1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幼儿自发游戏中,没有教师的干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地结伴,玩“小老师上课、开火车、过家家”等游戏。他们在玩中不时张望教师的反应,偶尔还会邀教师参与其中。教师这时要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还孩子游戏自主权。教师要了解幼儿自发游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灵活地调整游戏的材料、场地、时间、空间,判断何时介入,对幼儿的自发游戏做适宜的指导。

教师的作用教师参与幼儿的自发游戏,能够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并且增强幼儿在游戏中的持续性,使得游戏主题不断延伸。如在“拍电影”游戏中,教师先观察幼儿的游戏投入状况,面对幼儿的邀请,教师积极参加,通过追问、暗示、提示等,引发幼儿对所观看电影的回忆,引导幼儿不断地丰富情节与道具,引导幼儿对电影场景设置、物品摆放、情节设计、对白和旁白、道具使用、背景音乐播放等进行有创意的设想。当幼儿游戏中出现下列情形时,教师可介入游戏:

①幼儿邀请教师担任角色时;

②当幼儿进行想象或虚构游戏时,一再地重复自己原有的游戏行为,游戏延续下去有困难时;

③当幼儿缺少游戏材料,游戏难以继续时;

④当幼儿难以与同伴一起相处时;

⑤当游戏中出现负面行为(危险行为、过激行为、主题不健康)时。

但是,如果介入时机不佳,则会抑制幼儿的游戏兴趣,因此下列情形可不介入:

①当幼儿们彼此玩得起劲,并且使用丰富的语言与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时;

②当幼儿不愿意教师参与时;

③当教师主观状态不佳,不能从中享受乐趣时。

总之,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观察幼儿自发游戏的状态,根据需要而决定何时介入幼儿游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