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儿童中心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基本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过程。

介绍杜威(J.Dewey,1859—1962)生于美国的佛蒙特州,是美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论著很多。1886年出版第一本美国心理学教科书,1896年他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被认为是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正式开始。杜威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把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使三者结合起来。他强调教育促进儿童本能生长,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他认为,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基本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过程。他还大声疾呼:必须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儿童当做目的,而不是当做手段来看待,教育措施一定要围绕着儿童来实施。这种儿童中心主义对皮亚杰有很大影响。1

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

基本观点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确立并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由机械化进尔发展到电气化。科学技术逐渐普及,从教育自身发展而言,则在摆脱一般文化教育或古典文化教育,走向生产性、实践性教育,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偏重灌输、说教,与新时期所要求的教育、教学以及培养新型的人才,日益发生尖锐的矛盾,要求进行变革。出现了现代教育的教学体系。杜威就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把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给予了激烈的批评,他抨击赫尔巴特主义剥夺了儿童自我活动的余地,实施的是强制的、非民主的、有抽象主义倾向的教育。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就是一种“静听”的教育,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在一起,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划一,概括地说,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是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

针对传统课程编制的弊端,他提出要改造课程,使之能真正适于儿童的生活,并特别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是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第二,“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