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妊娠咳嗽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妊娠期孕妇咳嗽不已,表现为慢性干咳或咳少许白黏痰,常伴有胃部烧灼、反酸等不适感觉,持续时间超过3周,无感染等导致咳嗽的因素,原因不明,除咳嗽引发的体征之外,亦无其他阳性体征。中医称为"子咳",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嗽”,若久咳不愈或咳嗽剧烈,常可损伤胎气而致墬胎或小产。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到肺,都可以导致咳嗽。《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受孕以后,月事停闭,脏腑经络之血,皆注于冲任以养胎,故此时全身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状态。一般在妊娠之际,由于血聚于下,冲脉之气较盛,如素体胃气虚,则易挟肝胃之气上逆犯肺,造成肝木侮金之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即作。若素体阴亏,肺阴不足,孕后阴血下聚以濡养胎元,阴血愈亏,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肺津,肺失濡润,咳嗽遂作。

现代医学对“子咳”的认识由于妊娠期特殊生理改变,首先是生殖系统变化,子宫不断增大,受增大子宫的推挤,消化系统的胃肠道解剖位置有一定改变,一般孕22~24周宫底高度即为(相应孕周±2)cm,膈肌亦相应抬高,导致胃向左上方推移,并向右旋转约45°,形成不同程度的水平位。此外,从内分泌角度来看,由于受大量孕激素的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减退,蠕动减少、减弱,胃排空推迟及肠运输时间延长。同时腹内压力增加使胃部压力增加,贲门--食道括约肌松弛,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酸分泌物反流入食道下段,胃酸通过食道壁向外弥散,使周围组织的pH值降低,形成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病的直接后果,是使部分孕妇有胃部烧灼、反酸等不适感觉的同时,胃酸通过食道壁渗透到周围组织,而食道壁外的周围组织恰恰是迷走神经循行的部位,迷走神经周围组织的酸性改变,引起迷走神经受到酸性刺激而兴奋,从而引起刺激性干咳,形成妊娠期慢性咳嗽。现代医学认为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病导致慢性咳嗽--“子咳”。由于妊娠期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几率大于其他人群,所以妊娠咳嗽期慢性咳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1、病史:妊娠不久无其他原因出现咳嗽不已,一般持续时间超过3周,既往无呼吸系统病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孕妇咳嗽不已,以干咳无痰或吐少量白痰为特点。或伴有反酸烧心,恶心欲吐,心烦口苦等现象;或伴有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3、专科检查:胎儿发育正常。

4、辅助检查:无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炎症、结核等)。

5、鉴别诊断:其余妊娠期间涉及的外感咳嗽,不在此范围,须作鉴别,此类咳嗽多有外感病史,在此不作赘述。

辨证论治证型:阴虚肺燥

妇科证候:妊娠咳嗽,干咳无痰,甚或痰中带血。

全身症状: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洪少苔,脉细滑数。

治法:养阴润肺,止嗽安胎

方药: 百合固金汤去当归、熟地,加桑叶、阿胶、黑芝麻、炙百部

证型:痰火犯肺

妇科证候:妊娠咳嗽,咯痰不爽,痰液黄稠。

全身症状:心胸烦热,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金化痰,止嗽安胎

方药:清金化痰汤、清金降火汤

药效(一)

【辨证】阴虚肺燥。

【治法】降气清热,润肺养阴。

【方名】人参保肺汤。

【组成】人参3克,桑白皮3克,五味子3克,青皮3克,橘红3克,知母3克,天冬3克,地骨皮3克,甘草3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二)

【辨证】痰火扰肺。

【治法】肃肺清热,化痰止嗽。

【方名】人参清肺汤。

【组成】白芍6克,知母6克,赤芍6克,桔梗6克,白术6克,人参4.5克,当归9克,柴胡3克,川芎3克,黄芪15克,连翘3克,薄荷3克,滑石6克,地骨皮4.5克,山栀仁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万金方》。

(三)

【辨证】肺气虚损。

【治法】补肺,温肺。

【方名】人参散。

【组成】人参90克,陈皮(焙)90克,炙甘草90克,生姜(切片,焙)15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滚开水调下。

【出处】《圣济总录》卷一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