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高温瓷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高温瓷是一个通称,在专业领域和日常范畴中,所指不同。是特种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也作为高温耐火材料的组成部分。

专业领域高温陶瓷是特种陶瓷的一种:熔融温度在氧化硅熔点(1728℃)以上的陶瓷材料的总称。

可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用于宇航、原子能、电子技术、机械、化工、冶金等许多部门,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不可缺少的高温工程材料,品种繁多,用途极为广泛。

分类法1300℃:高温釉,古御窑、釉下彩、釉里红等色,均为高温釉

1200℃:中温釉,古民窑常用技法

1000℃:低温釉,日常餐具常以低温烧成,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

950℃:釉中彩,常用于釉中青花嵌金二次烧结的专用技法

900℃:浮雕金,在1300℃高温釉面,以千足金水施以浮雕金技法,国际标准含量12%-18%,不易氧化,历久如新。

800℃以下:称色料,器表类瓷非瓷,类釉非釉,称之为色料。

500℃:玻璃金烧成温度,与玻璃质辅料混合烧制,金层含量约5%-9%,易氧化,不耐磨。

400℃-600℃:烤花仿釉,当代常以色料喷涂、印花处理俗称烤花玻璃涂料,施于透明白釉,仿红黄瓷器及金边诸色均可乱真。

高温瓷和低温瓷的区别?高温瓷经1300度以上烧制的瓷器称为高温瓷,温度越高釉的结晶密度越大,瓷面强度高,不易产生划痕,餐具不挂油清洗时不需要洗洁精,茶具不挂茶垢,色泽“白”白里不泛黄有“白如玉”的美称。而低温瓷则瓷质不够细腻,色泽不够白净。高温瓷还可以再次高温烧制加工;但低温瓷经不起高温烧制。听声音可以简单区分,高温的瓷化程度好,声音清脆。但根本是还是看吸水率的大小,高温烧结的陶瓷吸水率小。吸水率测法:1、用专门的仪器测(抽真空浸水)。2、在沸水中煮2小时。3、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无论哪种测法,都是先将瓷片称重,得m0,实验后称重得m1,吸水率为(m1-m0)/m0每种测法所得数据略有不同,但只要两种瓷片是用同一种方法测得,结果不有可比性。高温陶瓷与中、低温陶瓷最明显的区别是吸水率,高温陶瓷的吸水率低于0.2%,产品易于清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中、低温陶瓷的吸水率大大高于这个标准且容易进污水,不易清洗还会发出难闻的异味,时间久了还会发生龟裂和漏水现象 。

高温陶瓷编辑

熔融温度在氧化硅熔点(1728℃)以上的陶瓷材料的总称。

特种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也作为高温耐火材料的组成部分。

按材料主要化学组成可分为高温氧化物陶瓷(如Al2O3、ZrO、MgO、CaO、ThO2、Cr2O3、SiO2、BeO、3Al2O3·2SiO2等),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及硅化物陶瓷等。通常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电性能、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氧化物高温陶瓷大都在氧化气氛,真空等状态烧结,非氧化物高温陶瓷常用热压或特定气氛下(如氩、氮)烧结。也有采用热等静压及微波等方法烧结。对薄膜等,还可采用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取。可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用于宇航、原子能、电子技术、机械、化工、冶金等许多部门,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不可缺少的高温工程材料,品种繁多,用途极为广泛。

怎样区分编辑

与低温陶瓷区分方法

听声音可以简单区分,高温的瓷化程度好,声音清脆。但根本是还是看吸水率的大小,高温烧结的陶瓷吸水率小。

吸水率测法:

1、用专门的仪器测(抽真空浸水)。

2、在沸水中煮2小时。

3、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

无论哪种测法,都是先将瓷片称重,得m0,实验后称重得m1,吸水率为(m1-m0)/m0

每种测法所得数据略有不同,但只要两种瓷片是用同一种方法测得,结果不有可比性1。

日常领域编辑

在日用与工艺收藏瓷中,高温瓷指烧成温度在1300℃以上的釉彩,我国古代的釉下青花、釉里红等传统瓷器,均为高温制成。

陶瓷釉质是二氧化硅稳定的三角锥形化学键结构,只有在1250℃以上,方会出现分子层面的变化,使着色剂稳定的置于分子结构以内。因此,高温瓷在色泽、色彩、材质致密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效果。

传统分类编辑

1300℃:高温釉,古御窑、釉下彩、釉里红等色,均为高温釉1200℃:中温釉,古民窑常用技法

1000℃:低温釉,日常餐具常以低温烧成,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产

950℃:釉中彩,常用于釉中青花嵌金二次烧结的专用技法

900℃:浮雕金,在1300℃高温釉面,以千足金水施以浮雕金技法,国际标准含量12%-18%,不易氧化,历久如新。

800℃以下:称色料,器表类瓷非瓷,类釉非釉,称之为色料。

500℃:玻璃金烧成温度,与玻璃质辅料混合烧制,金层含量约5%-9%,易氧化,不耐磨。

400℃-600℃:烤花仿釉,当代常以色料喷涂、印花处理俗称烤花玻璃涂料,施于透明白釉,仿红黄瓷器及金边诸色均可乱真。

词条标签:

科技产品,科学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雪梅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