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表里双解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表里双解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张皆春眼科证治》。具有内清外解之功效。主治风热并重,白睛红赤肿胀,高出风轮,胞肿如桃,痛痒间作者。

组成薄荷6g,荆芥3g,桑皮9g,银花18g,酒黄芩、石膏各12g,酒大黄6g,赤芍9g,牡丹皮6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内清外解。

主治风热并重,白睛红赤肿胀,高出风轮,胞肿如桃,痛痒间作者。

方义方中薄荷、荆芥驱散在表之邪;桑皮、银花、酒黄芩、石膏清泻肺中之实热;用酒大黄,意在通泻大肠,导热下行;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以治眼目中之赤肿。

附注附方1 疏风饮

组成:薄荷、荆芥各6g,防风3g,银花15g,酒黄芩、天花粉、桔梗各9g。

功用:疏散风邪。

主治:风重于热,痛轻痒重,肿重于赤且兼寒热头痛,脉浮数者。

出处:《张皆春眼科证治》

附方2 清肺饮

组成:桑皮9g,酒黄芩12g,天花粉9g,桔梗6g,石膏12g,赤芍9g,薄荷6g。

功用:泻火除风。

主治:热重于风,痒轻痛重,赤重于肿,眵泪胶粘,且兼口渴便秘,脉数有力者。

出处:《张皆春眼科证治》

附方3 表里双解汤

组成:麻黄3g,金银花6g,连翘6g,牛蒡子6g,桔梗6g,赤小豆6g,白茅根6g,生地黄6g,牡丹皮6g。

功用:解表散结,清热止血。

主治:急性肾炎。

出处:第八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9,杭州

类方鉴别本方与疏风饮、清肺饮均是治疗眼部疾患之暴风客热(类似于急性结膜炎症),但因表里之邪的轻重不同,用药不同。疏风饮主治风重于热,痛轻痒重,肿重于赤且兼寒热头痛,脉浮数者。方中薄荷、荆芥、防风疏散在表之风邪,银花、酒黄芩、天花粉清解在里之肺热,桔梗宣肺散结,合疏风之剂又有解表之功。治宜疏散风邪为主,清热为副。清肺饮主治热重于风,痒轻痛重,赤重于肿,眵泪胶粘,且兼口渴便秘,脉数有力者。方中桑皮泻肺利水,酒黄芩清肺而燥湿,二者皆能伤阴,肺中火邪炽盛亦能损伤肺阴,故用天花粉清中有润,免伤阴液。石膏解肺经之邪热,更兼桔梗宣通肺气,以使热邪易除。赤芍活血凉血以退目中之赤。薄荷辛凉疏表风邪可祛。兼有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6g通泻大肠。治宜泻火为主,除风为副。而表里双解汤主治风热并重,白睛红赤肿胀,高出风轮,胞肿如桃,痛痒间作者。方中薄荷、荆芥驱散在表之邪;桑皮、银花、酒黄芩、石膏清泻肺中之实热;用酒大黄,意在通泻大肠,导热下行;赤芍、牡丹皮凉血活血以治眼目中之赤肿。治宜内清外解。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白明华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