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浙桐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浙桐皮,中药名。为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et Zucc.或朵椒Zanthoxylum molle Rehd.的树皮。植物樗叶花椒,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植物朵椒,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具有祛风湿,通经络之功效。主治腰膝疼痛,顽痹,疥癣。

别名海桐皮《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木满天星《广西本草选编》,鼓钉柴《福建药物志》

入药部位树皮。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入肝、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小便。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跌打损伤,腹痛腹泻,小便不利,齿痛,湿疹,疥癣。

相关配伍1、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①浙桐皮、牛膝、五加皮、羌活各9g。水煎或浸酒服。②浙桐皮、五加皮、钻地风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妇人产后关节风痛,樗叶花椒树皮9-15g,配五加皮(五加科细柱五加)、钻地风等同用。(《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点水洗。

药理作用1、镇静、镇痛作用。

2、解痉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剥取树皮,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1、樗叶花椒,呈片状或板片状。两边略弯曲,厚0.5-3mm。外表面灰色或淡棕色,具纵裂纹及少数皮孔,并有分布较密的钉刺;钉刺大多呈乳突状,少数纵扁或横扁,高1-1.5cm,顶端锐尖,基部略圆,直径0.8-2cm,顶端的锐刺在加工时多已折断。内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在钉刺相对的皮内有卵状凹痕。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气微,味微涩。

2、朵椒,皮厚1.5-2mm,外表面灰褐色,钉刺为乳突起或纵扁,高0.4-1.2cm,基部直径0.7-2cm,亦可见两个钉刺合生。

形态特征1、樗叶花椒,落叶乔木,高稀达15m,胸径30cm;茎干有鼓钉状、基部宽达3cm,长2-5mm的锐刺,当年生枝的髓部甚大,常空心,花序轴及小枝顶部常散生短直刺,各部无毛。叶有小叶11-27片或稍多;小叶整齐对生,狭长披针形或位于叶轴基部的近卵形,长7-18cm,宽2-6cm,顶部渐狭长尖,基部圆,对称或一侧稍偏斜,叶缘有明显裂齿,油点多,肉眼可见,叶背灰绿色或有灰白色粉霜,中脉在叶面凹陷,侧脉每边11-16条。花序顶生,多花,几无花梗;萼片及花瓣均5片;花瓣淡黄白色,长约2.5mm;雄花的雄蕊5枚;退化雌蕊极短,2-3浅裂;雌花有心皮3个,稀4个,果梗长1-3mm;分果瓣淡红褐色,干后淡灰或棕灰色,顶端无芒尖,径约4.5mm,油点多,干后凹陷;种子径约4mm,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2、朵椒,别名树椒《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本种与樗叶花椒的区别为当年生枝髓部细小。小叶7-9片,厚纸质,卵圆形或长圆形,长4-llcm,宽3-6cm,先端短急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大腺点,背面密被长绒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1、樗叶花椒,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密林中或路旁湿润处。

2、朵椒,生于海拔400m左右的低山坡及湿润山谷。

相关论述1、《千金·食治》:“主中毒,腹痛,止齿疼。”

2、《本草拾遗》:“杀牙齿虫,止痛。”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都晓伟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