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牡荆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牡荆茎,中药名。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的茎。植物牡荆,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具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

入药部位茎。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效祛风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

相关配伍1、治风牙痛,牡荆茎同荆芥、荜拔煎水漱。(《纲目》)

2、治脚气诸病,用荆芥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永类铃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牡荆,别名楚《诗经》,荆《广雅》,蚊香草、铺香、午时草、洋公柴(福建),五指柑(广东),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黄荆条(江西),荆条棵(江苏),黄荆柴(浙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相关论述1、《别录》:“疗灼烂。”

2、《本草拾遗》:“洗灼疮及热焱疮。”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明伟 - 副教授,硕士,讲师 - 甘肃中医药大学